描繪黔貴大地“富春山居圖”
——貴州縱深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
“我從小在這裡長大,能好好守護這片林地,是我的榮幸。”52歲的黃東梅説,他在35年的時間裏踏遍了習水縣國家級森林公園飛鴿片區的8萬畝林地,守護着森林安全。
以山為伴,以林為家。全省18.28萬名生態護林員用雙腳丈量綠水青山,用雙手護好每一方林木。
五年間,貴州退耕還林面積全國第一、治理石漠化面積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速全國第一……
始終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貴州堅定不移縱深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生態環境質量取得歷史性提升,“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良好生態之水 托舉高質量發展之舟
初冬,久違的陽光灑在水面,清澈湖水映照青山。
上午8時,務川洪渡河的打撈員鄒江書登上小舟,開始了一天的打撈工作。“下雨天河面最難管護,從上游衝下來的漂浮物居多,必須及時清理乾淨,不然就有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鄒江書説,現在洪渡河治理保護力度也日趨加大,整個流域水質得到了有效保護,風景越來越好。
作為烏江下游左岸一級支流,自2016年起,務川自治縣相繼編制&&《務川自治縣洪渡河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長效管護辦法,有效保護了洪渡河水生態環境。目前,該流域水質質量已穩定達到三類水質,並向二類水質不斷提升。
貴州始終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持續鞏固提升優良生態環境質量。
今年以來,為實現對各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精準管控,強化對環境空氣質量管控工作的督導和幫扶,省生態環境廳制定9個市(州)的《中心城市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管控工作督察方案》和《貴州省中心城市2021年空氣質量管控指導和幫扶方案》,明確環境空氣質量管控的責任和任務措施,對各個中心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管控工作開展針對性地督察、指導和幫扶,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今年前三季度,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8%,119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97.5%,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擦亮“生態名片” 綠富同興百姓樂
“現在日子好了,錢也掙得多了。”銅仁市德江縣桶井鄉玉竹村杜紅霞説。
玉竹村,兩面環江。過去,山上撂荒地成片,石頭成堆,山高坡陡,發展産業談何容易。隨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玉竹村依託緊鄰烏江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水資源,農業、旅游産業發展風生水起。
據了解,自玉竹村依託農業産業園發展生態旅游以來,全村200多戶村民中已有100余戶開起了小轎車。2020年,全村僅金絲皇菊産值就達到500萬元,帶動全村5000餘人增收。
耕種山水,青山變金山。
良好生態蘊含着無窮經濟價值,並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
作為擁有全球竹漿單系列産量最大的生産線,位於赤水市的赤天化紙業每年能生産36萬噸竹漿,從這裡運出去的漿板和衞生紙可達15萬噸和20萬噸,年産值高達20億元,帶動20萬竹農年人均增收3000元。
今年10月14日,雲南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態文明論壇上,遵義市綏陽縣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被授予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至此,貴州已有14個地區獲得這兩項榮譽。
近年來,我省將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工作納入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同等重要位置,積極創建生態示範標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生態名片”不斷更新,“綠色招牌”越擦越亮。
制度“鐵門檻” 築牢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貴州始終順應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新任務,探索一系列具有首創意義的制度創新成果。
今年7月,我省創新建立現場監管執法和整改機制、創新健全生態環境問題主動發現和整改等兩個環境執法創新機制獲全國推廣,主動發現並整改生態環境問題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11月,我省&&《貴州省違法排污現場執法即時採樣監測管理辦法(試行)》,加大了對違法排污行為的打擊力度,為保護環境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源頭預防、過程損害、責任賠償……貴州堅決築牢生態環境保護“鐵門檻”,推進構建嚴密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縱向到底——
今年1月,遵義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推動了遵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
從省到市,從市到縣,各級相關部門堅持從嚴基調,重拳出擊,對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開展大排查。
橫向到邊——
今年5月以來,“利劍2021-2025”專項行動,吹響了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號角,相關部門協同發力,形成監督有力、覆蓋全面的環境保護監督新局面
齊抓共管——
今年7月1日,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共同決定+條例”的方式,陸續破解共立和共治難題,下好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一盤棋”,助推形成上下游聯動、干支流統籌、左右岸合力,共抓大保護的新格局,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綠色屏障。
一江碧水,清澈見底;兩岸青山,裊娜迎人。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貴州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不斷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一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貴州版“富春山居圖”正徐徐展開。(記者 申雲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