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陽南明河:從“黑臭河”變為“清水河”

2021-12-03 09:29:57  來源: 貴州日報

從“黑臭河”變為“清水河”

——貴陽市綜合治理長效管護南明河記

  從“黑臭河”到“清水河”,蜿蜒流淌的南明河,生動見證著貴陽的生態變遷。

  南明河是貴陽人民的母親河,屬長江流域、烏江水係,全長219公里。

  在許多老貴陽人的記憶裏,南明河清澈見底,風光旖旎,游泳垂釣、淘米浣衣的場景隨處可見。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長,超過南明河環境承載力,加之生産生活取水急劇增加,擠佔河流生態補水,河道自凈能力降低,南明河一度“告急”,“拯救”呼聲不絕于耳。

  近年來,貴陽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統籌協調,強力推動南明河污染整治,南明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實現了從“失去生命”到魚翔淺底的華麗轉變。

  科技創新 拿下4個全國第一

  南明河變清了,奧秘在哪裏?

  今年7月,在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告訴記者,污水治理,就是把城市穩定的第二水源(污水)進行科學收集處理,既要保持城市高品質發展,又要注重水資源安全。

  南明河的治理,實屬典型。

  9年前,在對南明河進行係統研究後,中國水環境集團摒棄“大集中”處理排放的傳統技術路線,按照“控源截流、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思路,對南明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改變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治理模式,從“治標”向“治本”轉變。

  高效節地型生物處理技術,使城市污水成為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也成為河道生態補水的重要來源;生物空氣凈化技術解決了污水廠鄰避問題;數字化智能控制係統,使係統安全穩定運作……

  實踐證明,南明河的綜合治理不僅節約了額外的土地和成本,每天向南明河全流域提供150萬噸生態補水,每年節省調水費1.58億元,還創造了喀斯特地區流域綜合整治的有效經驗和多項全國第一——

  全國第一個喀斯特地貌下創造並成功實踐分段式污水治理思路的城市;全國第一個建設分布式下沉污水處理生態係統的城市;全國第一個水環境治理領域先行先試PPP模式的城市;全國第一個在城市內河治理實踐中首次提出並使用淺層好氧生態河道治理技術的城市。

  近4年來,貴陽市累計投入約79億元,新建20座再生水廠,污水處理能力從每日99萬噸提高到183.58萬噸,完全滿足貴陽日均産生158萬噸污水的處理需求,解決了流域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硬傷。

  “智慧”加持 呵護流域生態

  “水變幹凈不少。”從小,郭明英就生活在南明河邊,眼見南明河重現澄澈,內心感觸頗深。在她看來,這幾年,南明河治理取得了實效,“環境好了,在河邊散步非常愜意。”

  從治前排查,到治後監管,南明河的治理離不開“智慧”加持。

  為摸清南明河治理症結所在,貴陽市採用遙感、無人機對沿線支流匯口、雨水口、排污口等333個各類排口進行全面排查,同步開展水質監測和追蹤溯源,並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專家技術團隊,對南明河城區段沿線污染源進行全面勘察,對沿河33個斷面進行水質水量檢測,最終形成上萬組數據,為南明河治理奠定了扎實的數據基礎。

  為實現對河道及重要排污口的精準監管,貴陽深入推進大數據與環境保護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成南明河流域大數據監管平臺,實時監測河道水質水量,信息化管理沿岸環保設施,一旦發現排污超標,及時啟動應急響應;開展部門聯動執法,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企業偷排漏排行為,“鐵腕”守護母親河。

  據貴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起,南明河幹流及支流新增監測斷面15個,每周開展水質監測。同時,建成14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對南明河水質進行實時監控。此外,貴陽市排污口整治動態化管理平臺實現對南明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市民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排污口相關資訊,全方位守護南明河生態安全。

  制度保障 鞏固治理成效

  治理見成效,鞏固需制度。

  2018年,貴陽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依法推進南明河長治久清的決議。

  2019年,貴陽市建立了南明河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市、縣、鄉、村四級“河長”機制,污水處理設施及排水管網長效管理機制和流域截污斷面考核機制,並實施河湖生態紅線管理,環保、水務、住建、城管等部門聯動執法,鞏固南明河整治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南明河核心段淤積重、水變黑、臭味濃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河流自凈能力得到強化,水質明顯提升。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7條主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以上,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污染濃度平均下降11.2%,沉水植物覆蓋率由15%提高至75%,自然景觀得到了有效恢復。

  “南明河就從我家門口流過,一度成為一條臭水河。作為環保志願者,我們參與了南明河的治理監督,見證了它重現水清岸綠的過程。”省級民間河長、“青清河”保護河湖志願者、黔仁生態公益發展中心負責人王吉勇説。

  每年,有近萬名環保志願者和市民參與“行走南明河”“保護母親河”等活動,利用“12369熱線”“百姓拍”APP平臺等多種渠道及時反映環保“痛點”,對南明河流域進行監督。市民“不再做旁觀者,成為參與者”。

  蜿蜒母親河,潤澤一座城。(記者 申雲帆)

[責任編輯: 吳雨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2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