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着力構建林下經濟特色産業體系
全州林下經濟利用面積已達192.43萬畝
為緩解農業用地日益趨緊形勢,我州將一些適宜在林下發展的種植、養殖由農地轉移到林地上來。目前,全州森林面積達1542萬畝,可利用發展林下經濟面積792萬畝,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全州林下經濟利用面積已達192.43萬畝,為全州産業調整與布局提供了充足的林下空間。
發展林下經濟,首先要解決種什麼、養什麼的問題。
立足資源稟賦,結合市場需求,我州充分利用林下土壤肥沃、乾淨,沒有受到工農業生産活動影響的優勢,從林下種植業、林下養殖業、林下産品採集業、森林生態旅游康養業等入手,打造規模化、産業化標準生産基地,着力構建林下經濟特色産業體系。大力拓展野生或近野生綠色、有機林産品,無公害林下食品、“生態+”新業態的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
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業,因地制宜推廣林藥、林菌、林花、林苗等種植模式。根據中藥材品種的不同習性,在林下選擇種植黔西南道地藥材;選擇交通方便、水源可供的林地,在林下採取近野生方式重點培育高産高效菌類;林下種植耐陰性花卉苗木和其他觀賞植物。截至目前,全州林下種植中藥材面積為34.94萬畝,實現産值8.12億元,帶動貧困群眾61萬人增收。
適度發展林下養殖業,推廣林禽、林蜂等養殖模式。以地方特色優質品種為主,根據生態承載力,在林下適度放養雞、鴨、鵝等禽類;根據蜜源植物資源狀況,合理確定養殖密度,適度發展養蜂産業。
積極發展林下産品採集業。採集林下用於食用、藥用、工業和觀賞的産品,培育發展野生菌類、竹筍、林菜等林下産品採集業;利用野生食用菌種質資源,在公益林區內進行點播擴繁,採取“包山拾菌”“返租帶包”等方式管護養護。
有序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康養業,森林體驗、森林觀光等生態旅游新業態。圍繞森林生態旅游開展森林城鎮、森林人家、森林村莊建設,打造森林步道、特色森林生態旅游線路、新興森林生態旅游地品牌;規範有序發展康復療養、健康養生養老、中醫藥醫療保健等森林康養産業,中醫藥養生旅游基地不斷涌現,康養試點基地逐步提升,目前已完成安龍石斛谷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推出以中醫藥文化傳播為主題,集養生保健、觀光休閒、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産品。截至目前,全州森林景觀利用面積達85.49萬畝,共申報成功森林康養試點基地9個,共有冊亨縣和望謨縣2個省級森林城市,興義市正在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已着手建設省級森林鄉鎮16個、森林村寨30個,森林人家111家。(記者 龍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