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西秀區“三聯三共”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見實效

2021-11-25 18:28:20  來源: 西秀區委宣傳部

  近年來,西秀區西街辦以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為契機,採取軟硬體改善並行的方式,持續推進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供給配套改善、公共服務優化以及環境治理等工程,以更加精細化的改造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和居住品質的更高要求。

  多方聯動,改造共推

  著力促成社區、施工方和居民間的良性互動,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本有機參與老舊小區改造。一是黨建引領聚合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在八大公司老舊小區改造試點設立社區支書工作室,由黨員帶頭配合設計院人員完成“圖紙入戶”,最終確定覆蓋地上地下兩大類14個方面的改造內容和建設標準。通過社區支書工作室組織懇談會、見面會等做到一事一議,及時精細溝通“改什麼、怎麼改、改成什麼樣”的問題。借助黨員衝鋒在前,做好入戶摸底、政策宣講、拆違拆平、矛盾化解等工作,完成收集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意願清單170多份。同時,成立“社區治理籌備業主委員會”,全程參與監督老舊小區改造的施工進度和品質,在短短6個月內順利完成總面積1.6萬平方米的改造項目。

  二是內外聯動促改造。按照“業主主體、社區主導、政府支援、多方參與”的工作原則,將業務部門負責人、社區支書、業委會主任等納入領導小組,以聯席會、專題協商會強化部門聯動,合力協同作戰。採取“居民自籌+專項補貼+公共收益補充”的資金籌措機制,將改造項目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整合發改和住建專項資金完成地下管網基礎改造,對接國企平臺以“組團價”完善地上水電路氣改造,協商居民以“成本價”順帶完成廚房、衛生間等套內空間提升工程,真正“由表入裏”解決老舊小區漏水漏風漏電漏污等問題。目前,八大公司老舊小區已改造完成189戶,鋪設電力工程560米、雨水污管網1260米,改建道路5652平方米。

  三是自主物業保長效。全力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後半篇文章”,建立非營利性質的社區物業服務中心。針對性解決配套設施破舊、違章搭建嚴重、公共停車空間混亂等問題,適度改造順應老年人生活需求,切實打通老舊小區改造“最後一公里”。通過社區級物業統籌,八大公司宿舍間的圍墻全部拆除,整合成為一個小區統一管理,強制拆除了臨時搭建80平方米,清理佔用道路280平方米,讓出休閒空間1150平方米,並利用街道辦下撥的資金19.6萬元,實現了八大公司小區新型監控門禁全面覆蓋。同時,配設休閒亭、休閒座椅和照明路燈,實施綠化工程480平方米,洽談第三方投資引入快遞櫃、直飲機、充電樁等項目,全面提升了小區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適性。

  居社聯手,問題共治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著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探索齊抓共管的工作新機制提升治理效能。一是人臉識別覆蓋管理。通過在老舊小區推廣安裝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電子門禁係統,採取“刷臉”開門方式避免了因磁卡丟失、密碼泄露、指紋被盜等引發的非法潛入。通過實時匯總出入情況到社區警務室“看家護院”,杜絕了外來人員和車輛隨意進出,提升了小區的治安、防疫、停車等管理成效。同時,利用智能門禁係統的“人臉收集”功能,實時收集進出人員和房屋居住情況,規范健全了對社區居民和外來流動人口的認證、核查、管理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實現了5分鐘內對120戶居民的初步篩查,真正做到了“以房管人”。目前,西街辦已建成19個老舊小區門禁係統,覆蓋住戶6837戶15338人。

  二是社區天網跟蹤處理。建設以街道辦為中心的安防監控網絡,形成“全域覆蓋、全網共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體係。通過“小天網”對公共街道、背街小巷、小區院落開展24小時“盯梢”,將突發應急治安事件及時反饋到街道辦指揮中心,直接派出網格員現場處置巡邏,實現了平安建設的一級快速響應。同時,借助“小天網”係統對各類違法事件進行圖像識別、錄相取證等,高效完成了對垃圾亂丟、攤位佔道、車輛違停等“臟亂差”現象的跟蹤處置,實現對交通幹線及時疏導、對消防隱患提前預警、對特定目標進行精準跟蹤。目前,西街辦“小天網”已部署高清攝像頭302個,協助公安機關偵破刑事案件4起,行政案件8起。

  三是網格樓長走訪調理。建立社區黨組織書記為網格長,社區幹部、居民小組長、樓棟長、共建單位黨員為網格員的網格管理體系,及時疏導解決老舊小區治理中管理主體缺失、産權權屬復雜、利益協調困難等多種問題,補齊老舊小區“宜居”短板。充分發揮網格樓棟長先鋒帶頭作用,利用起“辦事處—社區—樓棟”網格機制中互聯互通、資源共用的優勢,第一時間響應社區居民的困難和需求。引導居民塑造開放包容、互信互助、共建共用的小區意識,提升群眾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營造更為和諧、融洽和包容的鄰里環境。目前,西街辦已建立社區網格19個,配備網格管理員38名,協助處理居民需求100余次。

  平臺聯運,服務共用

  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深挖社區服務的增值潛力,借助數字化技術平臺,拓寬民生工程的新內容。一是智“繪”地圖知民情。通過打造“智慧西街”線上平臺,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管理效率和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的便捷性。利用“電子地圖”功能,西街辦更為直觀化、精細化地梳理社區人員分布數據1.5萬余條(包含流動人口),精準定位老舊小區中低保成員、優撫對象、失獨家庭、少數民族、殘疾人士等特殊人員的樓宇和房間,提供到訪過的醫療服務、志願幫扶等記錄查詢,更好與第三方暢通資訊合作開展到府服務。同時,在地圖網點中直觀體現重點企業和臨街商鋪的動態資訊,建立臺賬記錄包括組織、房屋、服務、考核等10方面狀態資訊20000余條,實現對企業營業許可、安全生産、應急設施等資訊的有序化監管,全面清晰地展現小區住戶“15分鐘生活圈”。

  二是智“匯”履職解民憂。在“智慧西街”社區管理係統中建立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通過匯總群眾“需求清單”、梳理社區管理“問題清單”、向對口部門“任務派單”、收集處理情況“反饋回單”的閉環管理模式,進一步簡化社區基層辦事程式,提升社區服務效率,實現居民訴求“主動響應”。同時,將“智慧西街”與“兩代表一委員”履職服務平臺相互結合,以代表委員“一人一檔案”的形式,係統記錄個人資訊和履職服務活動,並匯總資訊找準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履職服務。今年以來,履職平臺已匯總群眾資訊178條,梳理成任務清單160條,社區“三級服務團”處理完成102條。

  三是智“惠”服務暖民心。通過向社會公眾分享智慧黨建APP和微信公眾號的平臺資源,西街轄區居民可以預約社區工作人員到府服務、幫忙辦理事務,為不方便出門的老年人、需關懷人群提供更多便利。在學習教育功能中,延伸開展新時代市民講習所網課、黨史學習教育、“四點半”課堂預約等,推動清潔家園、垃圾分類、健康知識等民生專題宣講,有效營造了老舊小區的人文氛圍。同時,在生活服務功能中,創新發展“支部攜手志願者”服務模式,由工作人員和轄區居民群眾共同組建“關愛幫扶”“文明勸導”“綠色環保”等志願服務隊,在社區志願服務、互助服務和公益服務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今年以來,借助智慧平臺的聯繫樞紐,幫助老百姓解決熱點、難點問題319個,服務民生100余次。

[責任編輯: 鄧嫻]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