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雙減”落地推動義務教育高品質發展

2021-10-17 09:25:03  來源: 貴州日報

貴州各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品質和課後服務水準

“雙減”落地推動義務教育高品質發展

  平塘縣第四中學是一所成立不久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一半學生寄宿、一半學生走讀,留守未成年人佔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針對學生的情況,在辦學初期,平塘四中就以“德育”為重心,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並輔以開展練字、看新聞、社團等多項娛樂活動糾正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優秀品質,以德育為抓手提高教學品質。

  10月16日,平塘四中副校長洪發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的實施中,學校最大的困難就是嚴控教師的作業布置,部分教師教學還是填鴨式、灌輸式,作業布置機械、重復,教學觀念及理念有待提高,部分教師仍存在“課外活動耽誤正常教學工作”等認識誤區,因此,提升教師綜合業務水準,提高課堂效率是目前學校推進“雙減”工作的重要任務。

  9月9日召開的貴州省教育高品質發展大會強調,扎實推進義務教育“雙減”工作。洪發剛説,“雙減”提出嚴控學生書面作業,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作業,其他年級的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生平均不超過90分鐘,適當開展課後輔導,並要求課後輔導時間不早于當地正常上下班時間、管控校外輔導等,從這一係列措施可以看出,“教育的主場”正在還給學校。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後,畢節市大方縣對江鎮元寶小學足球隊的訓練如火如荼。每天15時30分下課鈴一響,800余平方米的足球場便成了孩子們撒歡的樂園。

  同一時間段,約180公里之外的貴陽市雲岩區新東門小學的學生,也開啟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是我最近學做的衍紙,我的作品好看嗎?”“我們在農場種了小白菜和蘿蔔的幼苗,老師説過段時間就可以收獲了。”放學後,不少學生在校門口,爭相分享自己參加社團活動的喜悅。

  今年秋季開學,全省各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息時間有了新變化。所有中小學生每天離開學校的時間都推遲。這意味著,每周五天、每天至少提供兩個小時課後服務的“5+2”模式,正式走進師生校園生活。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是建設高品質教育體係的應有之義,它既滿足了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也解決了家長的看護之憂。”岑鞏縣教育和科技局學前教育辦公室主任侯明富説。

  在服務內容上,學科輔導、體育、藝術、科普活動、社團活動、拓展訓練……貴州各地學校在立足實際、結合學生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整合各方資源,不斷豐富學生課後服務大餐的“功能表”,大力推進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的創新。

  在提供課後服務人選上,學校紛紛鼓勵校內在職教師和退休教師積極參與;鼓勵中小學校與校外活動場所聯合組織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或組織學生就近到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中,關注教師需求,在方便家長工作生活的同時,全面解決好教師本人的後顧之憂。

  記者了解到,桐梓縣等地正結合課後服務開展情況,打造一批課後服務特色學校,並挖掘其中的典型做法。“目前,桐梓縣2000多名老師積極參與其中,我們將適時對課後服務特色學校、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桐梓縣教育局教育股負責人趙福慶説。

  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優化課後服務,是義務教育“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改革舉措。“雙減”政策出臺後,按照“壓作業總量、提教學品質、減學生壓力、優服務內容”的原則,貴州省各地堅持源頭治理,讓教育真正回歸本義。

  今年7月“雙減”政策出臺後,貴州多地教育主管部門立即聯合其他部門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全面整頓和規范。有的機構在退費完畢後,退出了市場。

  這些年來,校外培訓機構在資本的加持之下迅速擴張,總量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其中不乏魚龍混雜。“校外培訓機構,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教育的功能。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部分出現了超綱超范圍授課、借機斂財、虛假宣傳等亂象,逐漸偏離了正軌。”趙福慶説。

  今年暑假,桐梓縣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強制關停非法學科培訓機構9所,清退培訓學費39萬余元,基本規范全縣范圍內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

  “雙減”政策發布後,岑鞏縣立即開展專項整治,對全縣范圍內的43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整頓。8月1日至8月31日,貴陽市南明區多部門聯合執法,共清理無證培訓機構140所,規范有證培訓機構242所,確保“雙減”工作落到實處……

  多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記者表示,“雙減”政策著眼于建設高品質教育體係,堅持源頭治理、係統治理、綜合治理的原則:既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又要提高課堂教學品質;既要全面規范校外培訓的行為,又要提升課後服務水準。

  侯明富説,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品質、提升課後服務水準,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邏輯關係,將主陣地牢牢放在校內,必須堅持需求供給兩手抓。

  貴州各地從需求端出發,借助入戶家訪、開座談會等多種途徑,積極引導家長理性看待培訓機構的作用,不盲從、不攀比、不跟風,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在普安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克宇看來,減負的關鍵在于學校教學品質:校內教學水準提高後,學生教育負擔以及對校外培訓的需求都會降低。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近年來,各地通過人才引進等方式,招聘了大批優質中小學教師,不斷充實一線教師隊伍;加大資金投入,繼續高標準、高品質配置學校的硬體設施,奮力夯實義務教育的基礎,積極營造宜教、宜學、宜居的校園環境。

  同時,貴州各地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探索提升教學品質的方法,讓課堂真正變成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的陣地。其中,岑鞏縣第四中學的“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岑鞏縣第三中學的“213”課堂模式,成為當地的典型代表。

  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貴陽市雲岩區第一小學的秘訣。該校研發了名為“教育戲劇”的課題,將戲劇引入課堂,學生用演繹的方式,再現課本中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增強記憶和理解,提升課堂參與度及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此外,各學校也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援下,積極借鑒學習沿海地區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其中,不乏對口幫扶城市和幫扶單位的全力相助。

  通過東西部協作,貴州邊遠山區孩子享受到了發達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目前,全省7324所農村中小學校實現“組團式”幫扶全覆蓋。這些多元化、特色化的交流學習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綜合教學水準。

  一批批經驗豐富的外地教師,進入了全省多地的中小學課堂,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研究、獨到的教學技巧等。“這些老師課前備課非常充分,一節40分鐘的課,他們普遍會花最低3個小時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課堂品質和效率都很高。”吳克宇説。(記者 潘曉飛 王雨)

[責任編輯: 吳雨 謝素香]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6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