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積極加快動力電池綠色迴圈利用生態體係建設-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省積極加快動力電池綠色迴圈利用生態體係建設

2024-03-21 10:06:02  來源:貴州日報

精開“城市礦山” 拓寬産業藍海

——我省積極加快動力電池綠色迴圈利用生態體係建設

  在今年1月投産的貴州首條全要素電池回收線上,簇新的設備幾乎將廢舊電池“吃幹榨盡”。

  這條回收線是貴州磷化開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用于鋰磷鐵回收的先進設備。公司執行董事盛國臣告訴記者,當前這條新産線的磷鐵回收率達90%以上,碳酸鋰回收率達93%,3月底企業將完成所有設備整改、優化,今後産線的回收效能還將有所突破。

  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廢棄物迴圈利用産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到2026年,貴州規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79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新車銷售中佔比達到40%,在此趨勢下,動力電池也勢必在不久的將來形成“退役大潮”。

  我省加強“富礦精開”,強調要聚焦精深用礦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動産業鏈向下遊延伸、價值鏈向高端躍升、創新鏈向前沿聚焦,把礦産資源價值“吃幹榨盡”。動力電池退役後還有70%左右的剩余容量以及大量鋰磷鐵鈷鎳錳等材料,如同“城市礦山”,也是一片“富礦”。開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將有效加快綠色、迴圈的動力電池利用生態體係建設,産業發展的藍海格外廣闊。

  提升産業資源利用率

  鋰電池回收,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是提升産業價值的關鍵。在貴州長虹鵬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産線上,廢舊鋰電池經過物流破碎和濕法工藝處理,被制成電池級鈷鎳錳鋰産品涌向下遊。

  長虹鵬程新材料公司綜合部部長鄢坤説,以技術賦能,生産線的鎳鈷錳回收率突破98%極限工藝,鋰回收率突破94%極限工藝。企業未來計劃把高端制造的能力和體係,貫穿到企業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全鏈條。

  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在動力電池回收産業中發展了8年的貴州紅星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如今的鈷鎳錳回收率達98%以上、鋰的回收率達95%以上。“我們將繼續用好自主研發的回收技術,擬于8月投建年産3萬噸廢舊鋰電池再生利用項目,繼續提質增量。”紅星電子材料公司總經理曹玉欣説。

  目前,國內超九成的鎳、鈷等電池原材料需要進口,動力電池回收是提升鎳、鈷等戰略性礦産資源保障能力的有效路徑。再算上“環保賬”,相較直接開採礦石生産電池原材料,每噸電池再生利用可降低約70%的碳排放。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迴圈利用體係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加快構建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迴圈利用體係。

  因勢利導,貴州還將有更多相關企業加快退役電池柔性拆解、電池成組分析等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不斷提升回收效率,做大産業的經濟與環保價值總量。

  構建電池回收新業態

  貴州鑫茂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茂新能源)作為磷酸鐵鋰生産企業,其生産原料基本靠回收得來。

  依靠自身擁有的鋰電池回收技術,及自動化電芯拆解、烘烤、剝離、篩分、除磁等生産工藝,2023年,鑫茂新能源年産1萬噸磷酸鐵鋰生産線完成工業産值1.9億元,同比增長180%,産品流向下遊的寧德時代、比亞迪、江西贛鋒等新能源電池頭部企業。

  鑫茂新能源負責人艾戊雲對産業前景看好:“市場供需會趨于平衡,過熱資本將回歸理性投入。從電池供應的穩定性、成本上看,磷酸鐵鋰的市場份額將持續上升,這些因素能為有實力的企業提供發展的新空間。”

  作為國內負極材料回收再利用的行業標準制定者,其母公司深圳鑫茂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企業在貴州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優勢。今年,鑫茂新能源除了計劃擴産建成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回收利用生産線外,還將投産4萬噸石墨負極材料制造生産線,進一步提升鋰電池回收能力。

  以科技創新催生的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等,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題中之義。“加快打造電池回收産業新優勢,形成新能源産業閉環,將緩解貴州鋰、鎳、鈷等資源稀缺的問題。”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工信部發布的五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簡稱白名單)中,貴州有5家企業入選。貴州還在積極引導和培育具備生産能力的企業申請白名單,伴隨新業態的不斷完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産業在逐漸形成生産要素的創新性配置。

  融入産業鏈上大迴圈

  在國內為數不多擁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雙資質的白名單企業中,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公司旗下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回收利用項目,已具備鎳鈷金屬冶煉及綜合回收利用2.5萬噸的年産能。

  “我們的回收生産線拆解工藝自動化程度高、可擴展性強,可隨電池包設計標準化加工流程,能對産線單一産品進行定向改造;破碎工藝採用多段破碎設計,能做到全型號電芯通用破碎,實用性與通用性更強。”中偉股份銅仁(上市主體)産業基地總經理陳大方介紹。

  在資質、産能、技術上全方位發力的同時,中偉股份把發展視野向外拓展——在國內,與知名電池企業蜂巢能源簽訂合資協議,組建常青藤再生資源(上饒)有限公司,布局電池回收與資源再生産業;在國外,與全球多家知名電池回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完善迴圈回收的國際化布局。

  同時,基于“産業生態化”的核心戰略,中偉股份已形成“原礦粗煉—原料精煉—新能源材料制造—終端迴圈回收”的一體化發展模式,並有效助力構建鋰電上下遊産業鏈,吸引更多鏈上企業共同提升産業協同配套能力。

  2月初,貴州對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産基地建設作出最新部署,明確將完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研究建設全省統一的電池回收利用監管和追溯平臺。

  “要發揮龍頭企業帶動示范作用,規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網點”“應當建立梯次利用電池線上監控平臺,加快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研發”……3月11日,在貴州省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協會,一場圍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係建設的座談會討論熱烈,有關部門與産業鏈上多家企業紛紛為發展表態、獻策。

  以貴州磷化集團牽頭成立的電池回收專委會為依托,一個企業為主體,政府多角度、全方位引導的回收迴圈體係正在形成。(記者 管雲)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