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鬱平原奏響現代設施農業奮進曲-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1/05 09:40:14
來源:廣西日報

潯鬱平原奏響現代設施農業奮進曲

字體:

  【原標題】潯鬱平原奏響現代設施農業奮進曲

坐落於蔥鬱山林中的貴港智能設施樓房養豬場。

智能化豬舍。 (均由受訪者供圖)

  菌菇住在空調房,豬牛雞鴨上樓房,魚兒在陸地上“暢游”……潯鬱平原上,素有“廣西糧倉”“水果之鄉”“魚米之鄉”美譽的貴港,一個個現代設施農業項目正改變着“種植靠天,養畜靠地”的傳統農業發展方式,煥發出勃勃生機。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設施農業大有可為,要發展日光溫室、植物工廠和集約化畜禽養殖,推進陸基和深遠海養殖漁場建設,拓寬農業生産空間領域。”

  近年來,貴港市深入實施産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把現代設施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突破口,堅持工業化思維、市場化推進、示範性帶動,持續構建設施農業發展場景,着力培育千億元農業産業集群,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立足資源稟賦 壯大産業集群

  谷熟千重浪起伏,千里沃野織錦繡。

  隨着晚稻收割的結束,潯鬱平原又迎來了忙碌的秋冬種植季。各個現代設施農業項目現場,一派忙建設、搶進度的繁忙景象。

  挖掘機不停轉動挖掘,土方運輸車來回穿梭……在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年出欄20萬頭生豬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

  項目負責人全開介紹,項目總投資4億元,建設時間為3年,分二期建設,共建設欄舍14萬平方米、辦公生活區2萬平方米、有機種植區13萬平方米。“豬場採用生物分解系統處理糞污,養的豬肉質要比一般的豬好。未來3年,我們的目標是養殖25萬頭美係三元育肥豬。”

  位於貴港市平南縣鎮隆鎮天竹村的交和農牧肉牛養殖項目建設現場,吊車轟鳴聲、鋼管碰撞聲、電焊聲此起彼伏,鋼梁鋼架聳立地面,養殖廠房已現雛形。該項目佔地194畝,總投資1.2億元,建成後可年出欄肉牛8000頭,預計可實現年産值1.4億元以上。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貴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堅持做好頂層設計、招商引資等各項工作,聚焦生豬、雞鴨、牛羊、水産和水果、蔬菜等“四葷兩素”領域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強化政策支撐。該市&&加快推進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設施農業産業招商引資“十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4—2026年)等3個綱領性文件,制定土地、金融等配套文件,以強有力的體制機制推動設施農業發展。

  ——做好招大引強。該市深入開展精準招商、場景招商,2023年以來,引進了食用菌龍頭企業雪榕生物、品品鮮,蛋雞養殖龍頭企業愛咯樂、華興禽業,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朝牧,鰻魚養殖龍頭企業天馬科技等一批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落戶,增強發展動能。截至目前,全市2000萬元以上設施農業項目234個,總投資275.5億元,産業集群不斷壯大。

  “2023年,貴港設施農業總産值佔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38%;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和第一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6%、4.4%。”貴港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玉娟對農業發展了然於胸,數據信手拈來,“其中,設施農業總産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42.9%,不僅實現了量的擴張,也實現了質的提升,有力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插上科技“翅膀” 激活發展動能

  走進港南區亞計山蔥鬱的山林中,廣西揚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設施樓房豬場格外顯眼。要不是工作人員介紹,映入記者眼簾的4棟分別為10層左右的白色高樓,看起來更像是酒店而不是養豬場。

  步入生産區,場內溫度宜人,空氣中並無明顯異味,“二師兄”們有的在飲水,有的在進食,生活很是愜意。

  這是揚翔股份首創、被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評價為“總體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集群式樓房智能化豬場。在這裡,“二師兄”們不僅住高樓,還能乘電梯、享恒溫、呼吸新鮮空氣。

  説到豬場的智能化,揚翔股份副總裁高遠飛如數家珍:“我們探索創建了一套‘生豬在線、設備在線、管理在線’的數字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只需通過終端智能設備及系統就能掌握豬場生産管理情況、豬只生長情況、豬舍環境參數等,並進行相關智能化自動操作,將以往的人力管理轉化為數智化管理。”

  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在設施農業中的創新應用,賦予農業生産以全新的生命力。

  在位於港北區的廣西匯菇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智能菇房,只見水霧繚繞、藍光映射,培養架上的菌瓶裏,水靈白嫩的金針菇在恣意生長。

  該公司副總經理黃耀沿介紹,他們利用智能設備控制菇房的溫度、濕度、光照,為食用菌生長創造適宜環境,形成了工廠化周年栽培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工廠化生産食用菌,生産效率提升近40倍,食用菌的品相、口感、營養更有保障,收穫期更是突破了季節、氣候的限制。”

  用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讓貴港市設施農業發展科技化水平越來越高,呈現出領域拓寬、量質齊升、後勁增強的良好發展勢頭,正奏響由“大”到“強”的發展強音。

  目前,貴港市畜牧業機械化率達到58.63%,排全區前列,港南區列入全國第一批規模養殖類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全市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率達到76.03%,其中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率達89.9%、排名全區第一;全市漁業機械化率達到70%,高於全區3.8個百分點,桂平市獲評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

  農業效益提升 農民錢包增厚

  2024年12月2日上午,天氣微涼。位於港北區西江農場六分場廣袤甘蔗地旁的貴港市鑫海水産種苗養殖示範區,育苗車間內卻溫暖如春。

  一個個直徑8米的圓形育苗池裏,數以萬計筷子頭大小的鱸魚苗在聚光燈下游弋進食,活力十足。

  “我們採用工廠化循環水高密度養殖模式,一個魚池可育魚苗60萬到100萬尾。”示範區負責人卓偉介紹,該模式比傳統魚塘節約80%的用地、比常規陸基養殖節水80%以上,産量是常規陸基養殖的2.5倍、傳統魚塘的12倍。

  80%、2.5倍、12倍……這一組數據,正是貴港市大力構建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場景,創新推行“菌菇進廠、雞鴨上架、豬牛上樓、魚蝦上岸”工廠化種養模式取得效益的有力見證。

  2023年以來,貴港市新建成樓房化種養項目25個,多層籠養雞舍60棟,跑道養魚103條、陸基圓桶1168個,工廠化食用菌建設面積66.98萬平方米,共節約用地2.21萬畝。設施漁業畝産量,設施養豬、養牛、蛋雞養殖、蔬菜種植畝均産值,分別為傳統種養模式的50倍、5倍、2倍、4倍、5倍以上,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生産效益持續提高。

  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

  坐落於貴港市覃塘區樟木鎮的廣西愛咯樂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蛋雞育雛、養殖、雞蛋銷售、有機肥無害化處理等為一體的新型農牧企業。企業於2021年投産,目前存欄蛋雞200萬羽,年産雞蛋2.8萬噸。

  企業的落地,讓賦閒在家的樟木鎮大旗村村民廖珍嫻找到了合適的就業機會。“因為要照顧孩子,一直不方便外出打工。愛咯樂離家近,滿足了我就近就業的需求,如今我每個月工資有3000多元,還能照顧家人。”

  “我們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已累計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近500人,務工家庭戶年均增加工資性收入3.6萬元以上。待明年項目三期建成後,還可為周邊群眾提供300個就業崗位。”公司副總經理鐘良鵬説。

  “在發展設施農業的過程中,貴港積極構建穩定的聯農帶農機制,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黃玉娟介紹,2023年以來,該市累計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3萬人,帶動農民人均增收6800多元。今年以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3.19萬戶,帶動率達50.82%,高於全區平均水平。

  如今的貴港,傳統農業向智能化、工廠化加速轉變,呈現出特色鮮明、規模趨大、前景向好的態勢。

  “貴港正搶抓自治區加快‘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和平陸運河經濟帶建設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産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推動設施農業進一步向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着力打造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市場的綠色農副食品供給基地,為廣西加快建成農業強區添磚加瓦、增光添彩。”貴港市委書記朱會東&&。(周珂 羅宇萍 區麗森)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