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萬里 大道如織——廣西高速公路發展交出“硬核”成績單-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12/31 09:46:33
來源:廣西日報

路通萬里 大道如織——廣西高速公路發展交出“硬核”成績單

字體:

原標題:路通萬里 大道如織——廣西高速公路發展交出“硬核”成績單

融安至從江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融安至安太段)下四賴2號橋。

百色—那坡—平孟公路(那坡至平孟口岸段)

廣西已建成最高索塔、最大跨徑斜拉橋——武忻高速武宣黔江特大橋。

  一條路,翻山渡水迤邐成畫,

  一條路,橫跨天塹巍然如詩,

  一條路,聯通八桂繪就幸福。

  12月的八桂大地,高速公路建設捷報頻傳。12月6日,河池(宜州)西過境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12月26日,武宣—來賓—合山—忻城公路建成通車;12月27日,廣西河池至貴州荔波公路建成通車……

  車輪滾滾傳捷報,奔馳萬里似龍騰。12月30日,隨着連山至賀州公路(廣西段)、賀州北過境線(廣西麥嶺(湘桂界)至賀州公路賀州支線)公路、百色—那坡—平孟公路(那坡至平孟口岸段)、融安至從江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融安至安太段)項目相繼建成通車,廣西高速公路建設迎來里程碑式的節點——突破10000公里大關,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約10060公里,取得歷史性成就。

  1993年到2024年,從0到10000公里,在23萬餘平方公里的壯鄉苗嶺廣袤大地上,穿山跨河、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連接四方、貫通八桂,如玉練飄舞,如彩虹飛渡,連接起高速流動的廣西,支撐起蓬勃發展的經濟,為廣西全面繁榮、經濟發展帶來生氣、匯聚人氣、聚集財氣。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正在八桂大地化為現實。

  從零開始 積跬步至萬里

  將時光回溯至三十余載前,廣西的交通基礎設施正在起步階段,交通基礎設施落後,道路崎嶇難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交通閉塞,山高路遠”是許多外地人對廣西的刻板印象。

  三十多年來,廣西高速公路建設從“一張白紙”到“機器轟鳴”,從“規劃先行”到“雛形凸顯”,從“初期規劃建設”到“成為連接多區域的‘國際樞紐’”。廣西交通正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中走在前作表率。

  三十載櫛風沐雨,半甲子春華秋實。

  廣西高速公路從實現零的突破,到如今總里程突破10000公里,位居全國前列,經歷了穩妥起步、穩步發展、黃金發展、高速發展四個階段,折射出歷變而興的跨越式發展,譜寫出壯美廣西新的流動詩篇。

  回顧過去,廣西高速公路建設發展歷程,起於1993年動工建設的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彼時,廣西公路通車里程短、等級低,高速公路建設還是一片空白。時任原自治區交通廳總工程師的鄭皆連,受命擔任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建設的現場總指揮兼總監。受複雜多變的地質條件制約,修路要穿山架橋越嶺,施工難度大,修建任務艱巨。鄭皆連帶領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用,經過一千三百多個日夜攻堅克難,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

  1997年5月1日,歷時四年,廣西第一條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實現了廣西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的歷史轉變。

  工業城市和旅游勝地,從未如此密切無間、相連相接。

  交通閉塞的祖國南疆“不通高速”的歷史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廣西高速公路建設拉開了序幕,開啟了建設“西南出海通道、富民強桂”的壯麗征程。一個個高速公路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一批批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加速快跑,一條條嶄新的高速公路穿山越水、環城繞鄉,廣西處處涌動着勃勃生機。

  2002年年底,廣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22公里,以高速公路為骨架、二級公路為幹線的運輸網絡初顯雛形。

  2003年12月,南寧至壇洛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廣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033公里,成為我國第一個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2008年12月,桂林至陽朔高速公路等項目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廣西作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優勢躍升為中國連接東盟的國際大通道的優勢。

  2014年年底新開工和續建高速公路已突破3000公里,基本實現規劃高速公路網的全面開工建設。

  穿群山、越河谷、跨平川……高速公路建設的步伐,水攔不住,山也擋不住。隨後的時間裏,高速公路通車的好消息更是不斷傳來——

  2019年,廣西高速公路新開工項目13個965公里,項目個數和里程創歷史新高,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

  2021年、2022年、2023年,廣西高速公路蓬勃發展,以每年接近1000公里的速度遞增,通車里程接連突破7000、8000、9000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位居全國前列。

  2024年,多個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0公里,實現新的里程碑式跨越。

  大地為琴路作弦,縱橫捭闔一路歌。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記錄了廣西高速公路從0到10000發展跨越的步伐,踔厲奮發三十余載,越織越密的高速路網,描繪出一幅高速現代化發展新圖景。

  織線成網 八桂大道通衢

  “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廣西沿海、沿邊、沿江,南臨北部灣,是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同時有陸、海通道的省區。

  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戰略決策——要充分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全新的定位,給廣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廣西交通運輸部門緊抓機遇,開啟了高速公路建設新的歷史紀元。

  1997年廣西第一條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標誌着西南出海通道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05年12月28日,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車。這是中國第一條通往越南乃至東南亞各國的高速公路,被譽為“南疆國門第一路”。廣西比國家計劃提前兩年,實現“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廣西境內段“一縱”“一橫”的全線貫通。

  由此,廣西通過高速公路緊密連接東盟各國的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邁出了實質性的關鍵一步。

  “十一五”以來,廣西以加快出省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建設為着力點,大力推進一批高等級公路建設,廣西交通進入“大建設、大改革、大發展”階段。隨着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廣西境段、玉林至鐵山港(北海)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廣西從交通末梢蛻變為大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對接東盟的國際大通道。

  邁入新時代,廣西高速加速聯網成片。2010年年底,廣西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574公里,基本實現14個設區市通高速公路,廣西與相鄰省份以及越南均建立了高速公路通道,通江達海、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基本建成。

  2014年年底,以南寧為中心連接各地市和“通江達海、出省出邊”的高速公路通道骨架初步形成,對促進廣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構建“兩區一帶”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2年,廣西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連接14個設區市、通達111個縣(市、區),連接重要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以及出省出海出邊的高速公路通道全部建成。

  大道通天暢,交通達四方。

  2024年年底,廣西累計建成高速公路出省出海出邊大通道41條,一條條橫縱交織的“大動脈”,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縮短了時空距離,也不斷拉近廣西與世界的距離,基本形成“通江達海、出省出邊、銜接重要樞紐節點”的高速公路骨架網絡,推動高速公路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從“初步適應”到“基本適應”進而邁向“適度超前”的重大跨越。

  廣西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從通到興 助力經濟騰飛

  昔日大石山區、深山窮鄉,今朝大道如織、通貫四方。如今,一條條高速公路由點成線、匯聚成網,“通江達海、出邊出省、銜接重要樞紐節點”的高速公路骨架網絡基本建成,鋪就起壯鄉經濟騰飛的康莊大道。

  一條暢達的高速公路能在多大程度上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在廣西,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南方有嘉木,凌雲有好茶。廣西革命老區百色市凌雲縣是廣西産茶大縣,亦是“中國名茶之鄉”。當地出産的白毫茶是全國優質名茶,對當地經濟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行路難,曾是阻礙凌雲人民發展生産、提高生活質量的大難題。當地茶産品外銷也始終難以提速。

  2020年1月8日,百色市凌雲縣群眾盼望已久的樂業至百色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結束了凌雲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茶鄉凌雲迎來了發展新機遇。“自從高速公路通了以後,客商可以直接開車到地裏收購農産品,我們村的茶葉等多個産業發展迅速,我們的幹勁更足了。”凌雲縣村民説道。

  樂業至百色高速公路通車,解決了石漠化大石山邊遠地區群眾出行難題,讓“出門全靠腿、運輸都靠騾馬馱”的出行方式成為歷史,為凌雲縣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撐。這條高速公路逐步成為沿線百姓心中的致富路、幸福路,推動着凌雲進入一個生産生活更便捷快速、與外界&&更緊密的高速發展新時代。

  曾經“雲深不知處”的凌雲,迎來了産業發展的春天。山間古茶樹的茶香沿着蜿蜒高速,飄至遠方……

  大道如虹,高速圓夢。

  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建設期的最後決勝攻堅階段,正逢金秋時節,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的月柿迎來收穫季。當地柿農趁着晴好天氣加緊採摘加工,瑤鄉處處一派豐收景象。

  恭城人民忙於豐收之際,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也迎來了好消息。2024年11月8日,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

  恭城瑤族自治縣滿塘村是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沿線的一座村莊,“縣城三面環山,原來運果的車輛需走40分鐘的國道到達平樂縣再上高速,給農副産品的外銷增加了時間和運輸成本。”恭城瑤族自治縣滿塘村的柿農説,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通車後,從縣城到達桂林市區的時間縮短近半小時,月柿、桃李等新鮮水果從田間地頭乘上高速快車暢達市場,節約了運輸時間和成本。

  被稱為“中國咖啡”的油茶是瑤族傳統美食,近年來正逐步走上規模化、全産業鏈發展的道路,生産、物流運輸需求的高漲也在呼喚更加完善的高速公路網絡。

  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車,打通貴港、玉林、北海等設區市的北上新通道,有效促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加快月柿、草藥、茶葉等地方特色産業發展,激活工業、製造業和物流業的集聚效應。恭城的月柿、油茶銷售有了一條“快路”,玉林的香料、中藥外銷多了一條“出路”。

  開路架橋 勇擔先行使命

  路修遠以多艱兮,途坎坷而志更堅矣。

  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形以丘陵和山地為主,10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橫跨在山脈峽谷之間、依傍在大海之濱,高速公路建設面臨地形多變、地質複雜、施工難度大等重重難關。可見高速公路建設責任重大、任務繁重。

  三十多年來,廣西高速公路從布局、到延伸、再到成網,廣西交通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篤行實幹、精益求精,用上千座大橋來翻越山谷,用上萬里高速公路來穿越險阻,征服了一座座高山,跨過了一條條江河,穿過一座座偏遠鄉村,使天塹變通途,讓曾經的閉塞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多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速公路建設,科學規劃、統籌布局,自治區各部門積極響應、緊密配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形成合力,為高速公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得益於各方攜手支持,廣西交通運輸系統全力推進高速公路建設進程。

  2022年,一邊是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目標實現在即,另一邊是項目建設的關鍵階段遇到“攔路虎”。為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成立高速公路建設專班,“定人定點”進駐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一線服務,下沉一線、下沉項目,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的堵點難題,確保項目建設按照時序進度紮實推進。面對徵地拆遷、項目建設技術難度大等諸多困難,高速公路建設專班聯合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形成合力,堅持把問題解決在一線,高效處置制約項目快速推進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進行。2022年12月29日,隨着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田林至西林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廣西全面完成縣縣通高速目標。

  高速公路籌融資難題一直是制約廣西交通發展的一大瓶頸。對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創新思路方法,牽頭探索和創立適應交通建設的多元投融資模式,聯合財政等有關部門通過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大力支持交通運輸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開展直接融資、創新運用政府債券、推進“政金企社”合作等方式,努力拓寬交通項目投融資渠道和資金來源,有效緩解交通項目融資難題,為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一系列前瞻性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引領廣西交通運輸部門與各方緊密攜手、協同推進,匯聚強大合力,全力護航高速公路建設加速推進,打造了覆蓋丘陵盆地、暢通連綿山嶺、穿越嶺谷相間的高速公路網。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

  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0公里,是廣西高速事業發展的“高光”時刻,也是廣西交通運輸發展的新起點。根據《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年)》,至2030年,廣西將實現“互聯多區、匯聚核心、外通內暢、銜接充分、布局平衡、可靠高效”的高速公路網規劃目標。

  高速夢圓通四海,車流如織啟新程。

  新征程已然開始,數以萬計的築路人將繼續譜寫一首首激昂高亢、氣壯山河的交通發展進行曲。(黃靜蘭 李雪芝 甘麗鵬 韋勝珍 圖片由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提供)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