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野旅游緣何火“出圈”-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12/28 09:24:48
來源:廣西日報

鄉野旅游緣何火“出圈”

字體:

原標題:鄉野旅游緣何火“出圈”

  ——看桂林市如何將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

游客露營盛況。 黃義程、謝江萍/攝

靈川縣海洋鄉的銀杏林。 黃勇丹/攝

  金雞河水庫。 (永福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調研主題:探秘桂林市“網紅打卡點”如何持續吸引游客

  調研關鍵詞:特色景點 網紅 發揮優勢 豐富業態 規範管理 鄉村振興

  調研時間:2024年12月

  調研地點:永福縣羅錦鎮金雞河水庫、靈川縣海洋鄉、恭城瑤族自治縣紅岩村

  視點提要

  桂林,這座以山水甲天下聞名遐邇的城市,近年來網紅打卡地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從市區的漓江、兩江四湖、東西巷,到周邊的桂海晴嵐、永福金雞河水庫,再到一些小眾獨特的“野生景點”,引得游客蜂擁而至。

  這些打卡地走紅的緣由各異,或靠絕美自然風光攝人心魄,或憑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引人回味,或借新奇游玩體驗抓人眼球,在社交媒體助推下火速出圈。

  但隨着人氣爆棚,流量承接與轉化成為當地面臨的關鍵課題,如何將游客的短暫駐足變為長久的留戀,將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各方都在積極探索、持續發力。

  突然爆火 誘人魔力何在

  青山似屏,環湖而立;湖水如鏡,倒映天地萬象。置身永福縣金雞河水庫,微風拂過,湖面波光瀲艷,塵世喧囂仿若隔世。

  自10月起,相關視頻、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被網友盛讚為“桂林版呼倫貝爾大草原”。

  “游客最多的周末來了近2萬人,露營、放風箏、釣魚的都有,新玩法還在不斷解鎖中。”羅錦鎮林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華艷介紹道。據統計,10月26日至今,超11萬人奔赴於此。

  回溯爆火開端,10月20日水庫視頻上網,引發關注。一週後,千余輛車、超4000人陸續來到這個在寧靜角落的村莊。

  一個水庫為何有這般吸引力?源自人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渴望,絕美山水成心靈慰藉。

  “這樣如詩如畫的風景,就像世外桃源。”來自湖南的游客唐芳君&&,對久困于都市喧囂的靈魂而言,這恰似一泓清泉,潤澤着乾涸的心田,吸引着人們奔赴而來,尋覓內心深處的那片寧靜港灣。

  自然景觀獨特,天生麗質難自棄。

  桂海晴嵐,同樣是桂林近兩年受到眾多網友喜愛的自然景觀之一。它位於桂林市七星區,景區內,200多座山峰各展風姿,與千畝草海、12個大小湖泊、60畝百年松林交相輝映。其三面環山,喀斯特峰林環繞,清晨薄霧籠罩,傍晚余暉傾灑,叫人“沉醉不知歸路”。

  文化底蘊深厚,古韻今風相輝映。

  坐落於桂林城市中心的東西巷是桂林歷史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它依傍靖江王城正陽門外,由王城景觀、古街區和逍遙樓三個板塊構成,明清建築風貌猶存,兼具江南水鄉韻與桂林民族風。如今,這裡已進階為傳統融合現代的商業街,有小吃街、文化藝術品商鋪、老字號等,游客穿梭其中,既能感受歷史文化,又能享受現代生活的便捷。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專門前來打卡,想要親身領略這古韻今風的獨特氛圍。

  這些地方原本只是桂林眾多美景中的“寧靜角落”,但在互聯網時代,游客們拍攝的一張張美照、一段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使它們一夜之間從默默無聞到火爆全網,成為網紅打卡地。

  貼心服務 美的不止景色

  從永福縣羅錦鎮前往金雞河水庫途中,一條嶄新的瀝青馬路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為趕在周末前完工,保障游客暢行,這條道路鋪設瀝青僅用了5天。”羅錦鎮黨委書記李秀介紹道。此前,因車流量劇增,老舊水泥路讓游客出行困難重重,在永福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一條長達6.84公里的瀝青路得以快速鋪設。

  不僅是道路,金雞湖水庫提供的24小時免費服務更暖人心。

  游客一抵達,便能拿到一張便民服務卡,上面清晰印着村支書的&&方式,全天救援、應急幫扶等服務一應俱全。

  “孩子哭得沒了力氣,家長急得手足無措,我趕忙帶着村裏的醫護人員奔赴現場。”説起前幾日深夜救助高燒小孩的事兒,林華艷記憶猶新。

  類似這樣的突發事件,林華艷已經遇到不少,也收到不少游客提出的建議。

  “看到留言,我們一條都不敢落下,馬上着手解決。”林華艷和村幹部們每天都會仔細瀏覽各大社交&&上網友提出的建議。

  很快,一系列提升服務的舉措接連落地,游覽路線旁,移動廁所悄然就位,化解游客如廁難題;關鍵地段治安亭醒目亮眼,安保人員定時巡邏值守;醫務室、便民服務點陸續建成開放,常用藥品、應急物資儲備充足……

  “如今網紅打卡地層出不窮,可想長久經營,還是得深挖‘裏子’,狠抓産品質量與服務品質,實實在在提升游客的游玩體驗和滿意度。”永福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局長蔣俊傑&&,金雞河水庫正循着這條路,憑藉暖心服務解鎖長紅密碼。

  除了硬體設施的升級,桂林網紅打卡地在服務意識方面也有了質的飛躍,當地村民、商家以及工作人員熱情周到的服務,讓游客們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今年夏天,興安縣貓兒山的“果凍水漂流”火爆出圈。

  “項目開發4個月,已接待了近3萬人。今年7—8月旅游旺季,日均接待300人左右,僅2個月就有近2萬人次游玩。”廣西貓兒山水上運動中心經理唐瑞峰告訴記者。

  游客們一進入景區,就能感受到當地村民、工作人員的熱情服務,他們臉上洋溢着親切的笑容,耐心解答游客的各種問題。有游客詢問景區內最佳的拍照點位,工作人員會詳細地介紹,並給出專業的拍照建議,幫助游客留下最美的瞬間。

  持續發力 爆火並非偶然

  桂林的網紅打卡地爆火並非偶然,背後是當地在文旅融合創新、業態多元化等方面的精心籌備與持續發力。

  恭城瑤族自治縣紅岩村以月柿種植為核心産業,種植歷史悠久,迄今已有1500多年,目前全村種植月柿600多畝,年産量達2800多噸。

  在這片橙紅與翠綠交織的天地裏,游客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回蕩,他們或駐足驚嘆於大自然饋贈的豐碩美景,或用鏡頭定格每一個美好的瞬間。昔日普通尋常的柿子樹,如今已成為承載快樂與憧憬的歡樂源泉。

  “我們提前規劃農業觀光路線,將分散的果園、種植區域串聯,方便游客游覽參觀,規劃不同季節的農業體驗項目,如春季賞花、秋季採摘等,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恭城瑤族自治縣副縣長鐘礎富介紹,除了觀光外,該縣還成立瑤族文化研究小組,深入挖掘瑤族歌舞、服飾、節慶習俗內涵,培訓本地村民成為文化講解員、表演人員,原汁原味展現民族風情。

  近期爆火的金雞河水庫也早已在精心籌備。

  金雞河水庫總庫容達2968萬立方米,集水面積逾127平方公里,周邊地貌鬼斧神工,三面石峰巍峨聳立,一面山嶺舒展綿延,滿目皆是蔥蘢翠色。

  如何讓這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一直是村幹部們思索探尋的課題。

  2023年末,林華艷召集鄉賢謀篇布局,依託山水謀劃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助力鄉村發展,並量身定制村規民約,為後續的火爆“出圈”築牢根基。

  過去金雞河水庫主要承擔農田灌溉與防洪重任,每年8月例行放水,村民紛紛在此墾荒種植。但到了今年7月,意識到生態保護的緊迫性,村幹部再度召開會議,強調禁止村民在水庫範圍內種植,杜絕化肥、農藥的使用,守護這片水域的純凈與安寧。

  生態回饋總是悄然而至。在悉心呵護下,超2000平方米的嫩綠小草破土而出,如綠色絨毯般鋪展,迅速在網絡走紅。

  而為深挖旅游潛力,早在爆火的苗頭初現時,當地就趁熱打鐵,緊鑼密鼓地籌備一系列文化活動:草地文藝演出將當地原汁原味的文化風情與廣袤大草地風光完美融合,為游客精心烹制別具一格的文化大餐;落日音樂集市活動別出心裁,把音樂的動感、機車的炫酷、集市的煙火氣、露營的愜意巧妙交織,營造出活力四射的旅游新場景。

  “要持續做好‘水、草’兩篇文章。”永福縣委書記韋文周先後三次在羅錦鎮主持召開金雞河水庫景區建設會議,研究部署景區長遠發展相關工作,努力將金雞河水庫景區從網紅打卡點打造成為“春有景、夏有水、秋有草原、冬有活動”的優質景點,為周邊村落經濟和全縣文旅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不難發現,新晉“網紅”們大都有季節性、周期性的特徵,隨着季節、氣溫變化,便逐漸消失,如何長期吸引游客前來,保持熱度,是目前當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亟須研究的課題。

  “突然爆火的旅游景區建設關鍵在於製造多個吸引點,要同自然山水、生態綠地、文化傳承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周邊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發展特色;要成立專業管理機構,對景區進行統一管理,提升完善周邊基礎設施建設。”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李廣宏認為,當地政府、商家以及民眾在收穫旅游發展紅利的同時,也要意識到持續創新、優化服務的重要性,不斷挖掘新的旅游資源,豐富業態,提升游客體驗,讓桂林的網紅打卡地熱度不減、魅力長存。(見習記者 蘇時榕 施洋洋)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