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悠悠邕事|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激活城市記憶-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11/06 18:43:31
來源:南寧晚報

文化中國行·悠悠邕事|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激活城市記憶

字體:

  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激活城市記憶

  一半詩意,一半煙火,每座城市都藏着歲月悠長的老街巷。

  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地處宋代以來南寧城垣格局發展的起源地,是老南寧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區域,包括民生路、興寧路和解放路三條街道以及金獅巷、銀獅巷兩條古巷道。

  “青磚黛瓦馬頭墻,回廊飛檐花格窗”。在古老而充滿韻味的邕州古城中,三街兩巷不僅承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是現代與傳統交融的時尚地標。

  這裡有老故事、舊記憶,還有老南寧的新生活。

邕州古城·三街兩巷依江而建。 記者 覃祖穩 攝

  水路悠悠道不盡百年繁華

  邕,水之邑鎮,意為四方皆有水的城池。

  歷史上,南寧自古就是我國西南地區東向的水上通道,商貿發達。清代詩人黃體元曾如是描繪古時邕江兩岸的繁忙景象:“大船尾接小船頭,北調南腔語不休。照水夜來燈萬點,滿江紅作亂星浮。”

  舟楫輻輳,商旅如織,毗鄰邕江的三街兩巷乃古邕州的縮影,水與城的交融演繹了一段段古韻悠長的故事。

1932年在民生路與興寧路交叉點設立的交通崗亭。(圖片翻拍自《街市尋蹤——南寧街道文化尋蹤》)

  據記載,宋皇祐五年(1053年)戰後古邕城已廢,新建邕城位於五花嶺,布局以五花嶺正中小山堆建邕州府署(原紅星電影院所在地)。府署南向,門前為府前街(今銀獅巷),街西頭為邕江河岸,新城西部辟為倉西門大街(今民生路西段)。

  翻開《南寧市誌》與《邕寧縣誌》,記載興寧路前身為考棚街、城隍廟街、新西街,1929年完成馬路擴建,1932年改為現名;民生路北宋時稱倉西門大街,1932年改稱民生路;解放路清代稱為沙街,民國時期擴建後曾稱德鄰街;金獅巷、銀獅巷,1932年曾分別更名為興寧路西二里、西一里……

上世紀30年代的中華大戲院。(圖片翻拍自《南寧百年圖錄》)

  時光荏苒,縱然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老街名稱幾經變更,卻帶不走那些鐫刻在時光裏的文化印記。

  今年76歲的陳建昭出生在銀獅巷,是地地道道的“老南寧”。十餘年來,陳建昭孜孜不倦地用細膩的文字、鮮活的影像,分享老南寧的珍貴記憶。通過他的講述,一幅民國時期的邕城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清晨的倉西門碼頭(今民生碼頭),滿載木材、布匹和農副産品的貨船絡繹不絕。穿過倉西門,騎樓林立的民生路、興寧路和解放路開啟一天的忙碌。

上世紀80年代的民生興寧路口。(圖片來源“陳説往事”)

  從南寧第一間照相館“兩我齋”,第一間鐘錶店“定時真”,到上海先施公司、寶星公司等幾十家洋雜百貨店,再到銀錢莊、藥房、茶樓等各色商鋪,應有盡有的民生路滿足了南寧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與商業氣息濃厚的民生路相比,以文房四寶店舖為主的興寧路更有“文化味”。解放路則聚集了新會書院、兩湖會館、安徽會館等眾多會館,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碰撞、融合,激蕩出新的火花。

  行至鬧中取靜的金獅巷,青石板鋪就的小巷彎曲伸展,一間間傳統院落散發着質樸雋永的韻味,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戲,留下一路歡聲笑語……

  時光匆匆講不完光陰故事

  匆匆百餘年倏忽而逝。如今,每當夜幕降臨,邕州古城·三街兩巷不僅有年輕人鍾愛的潮流夜生活,更滿布了老南寧的回憶。

  站在興寧路牌坊前,今年67歲的黃信耀滿心感慨,這裡是他出生的地方——曾經的興寧路10號,也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

  “興寧路不長,500米左右,是老南寧心中的‘名街’。”黃信耀興致勃勃地説起興寧路的歷史,描述起興寧路舊時模樣。他指着興寧路牌坊邊的一間鋪面説,上世紀50年代後期,這是一間旋風理髮廳,雲集了南寧手藝最高的理髮師,後來幾經易主,從理髮廳變成了時髦的裕一酒吧,再到燭光酒吧……

上世紀90年的民生路、興寧路步行街。(圖片來源南寧市地方志辦公室資料庫)

  時至今日,黃信耀依然清晰地記得上世紀70年代曾流行過的南寧原創曲:華燈初上,熱鬧非凡,新華街、興寧路,蝶影雙雙,我與妹翹手走在路上……彎過民生路,百貨大樓樣樣都有,我買條抓巾給妹扎上,佢笑得花咁樣。

  從興寧路轉至銀獅巷,修繕一新的中華大戲院,勾起了黃信耀兒時的回憶。在上世紀60年代,看電影就像過節一樣開心,有些電影甚至場場滿座。若是沒有買到票,黃信耀便會和小夥伴們趴在戲院&階兩側“聽”電影,在腦海中想象着精彩有趣的電影畫面。

2001年改造後的民生路、興寧路步行街。(圖片來源:南寧市地方志辦公室資料庫)

  走進金獅巷民居群,這裡是南寧市區唯一保留下來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民居群。隨着南寧城市的發展變化,金獅巷裏不少人已找到了新的歸宿地,唯獨56號的湯家人始終固守老宅,未曾遠離,在金獅巷一住便是70多年。

  對於老南寧湯治明來説,這條300米長的金獅巷是最具人情味地方,更深藏着湯家人的溫情記憶。在湯治明居住的第二進,一張張滿載回憶的照片挂滿墻。從上世紀60年代的黑白全家福,到2013年近百人的彩色大合照,老宅連接着歲月,也沉澱着悠長濃厚的親情。

  街道長長掩不住生機活力

  夜幕降臨,徜徉在邕州古城·三街兩巷多彩的光影中,仿佛穿越時光,訴説從古到今的故事。商家在更迭,但熱鬧卻從未停止。

  近年來,南寧市有序改造和開發邕州古城,首個建成項目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在重現歷史記憶節點、推進“老字號”回歸和傳統手工藝傳承的同時融入現代商業文明,讓千年古城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與活力。

邕州古城·三街兩巷古今交融,別有韻味。記者 覃祖穩 攝

  拍照打卡、探尋古今,觀看演出、尋覓美食……漫步在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既有文化味,更有煙火氣。廣西(國際)紙本藝術中心、南寧市甌駱漢風陶瓷博物館、漓江書院藏在巷弄裏,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藝術和文學之美;金獅巷非遺項目傳統打金技藝、糖畫、邕劇等,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打卡;老字號名店雙錢龜苓膏、荔園餅家、萬國酒樓,還有酸嘢、馬蹄糕等各式廣西特色小吃,讓人忍不住停下嘗一嘗。文化底蘊、經濟業態與民生幸福,在此和諧相融。

璀璨夜色下的邕州古城·三街兩巷。記者 宋延康 攝

  如今的邕州古城·三街兩巷,在南寧老城歷史格局的基礎上重現了青磚、青瓦、清水墻的傳統院落式嶺南民居以及商貿騎樓建築形制,延續老南寧景觀資源和歷史風貌,仿佛輕聲講述老巷光陰的故事。

  不僅如此,邕州古城·三街兩巷還着力打造具有沉浸式體驗,符合年輕人消費的文化景觀與夜間亮化景觀,去年以來開展了第二屆南寧國風文化藝術節、第二屆興寧區邕劇文化藝術周、文旅大會參觀展演等各類文化休閒節慶活動。通過國風漢服展演、邕州神韻邕劇表演、漢服出行巡游、人民劇院古風互動等內容,將三街兩巷與城市文脈深度相連,形成具有廣泛認同感和深厚情感共鳴的城市IP。

保留至今的金獅巷民居群。 記者 覃祖穩 攝

  “三街兩巷是一個既有歷史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的街區,彰顯古今交融的文化之美。”游客陳霜潔説,她在三街兩巷的嶺南民居老宅建築群中,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感,同時也體驗到現代生活的時尚、便捷與舒適。

  記者從邕州古城運營方威邕文旅集團了解到,運營方未來將繼續致力於對邕州古城的重塑和文旅消費的注入,在保留歷史街區肌理基礎上,提煉“老南寧”人文精髓和建築風貌特徵,力求將之打造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南寧晚報記者 陳蕾 趙金玲 廖欣/文 覃祖穩 宋延康/圖)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