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江南區:推動商文旅融合 激活發展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10/27 10:07:13
來源:新華網

南寧市江南區:推動商文旅融合 激活發展新動能

字體:

  揚美古鎮,青磚灰瓦的古宅悠然佇立,見證歲月的流轉;百益上河城,懷舊工業遺存和現代休閒街區交相輝映;亭子碼頭的夜晚,燈火閃爍,人潮涌動,展示着城市的煙火氣……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立足地理位置優勢,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推動商文旅融合,進一步激活發展新動能。

  商文旅共融 鑄就特色旅游名片

揚美太極灣。(周家志 攝)

  揚美古鎮位於江南區江西鎮,悠悠左江繞村而過。古鎮始建於宋代,至今己有上千年的歷史。自建鎮到民國年間,一直是近百公里範圍的商品集散地,繁榮一時。如今,古鎮裏青石板路、古樸民居,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引來八方游客。

揚美古鎮民宿。(李心 攝)

  來自遼寧瀋陽的邵偉與李艷薇夫婦是揚美村中的外鄉人,在揚美古鎮經營着一家約800平米、擁有8個客房的客棧。“2017年,我們夫妻來這兒旅游,被古樸優美的環境和淳樸熱情的民風打動,決定留下來,翻修老宅、開設客棧。”李艷薇説。

  揚美古鎮中有大量的傳統手工作坊,售賣民間工藝品及傳統食品。“我們村民把自家製作的梅菜豆豉、沙糕、梅菜等農産品銷售給游客,將商文旅與農耕生活相結合。”揚美村支書許建林説。

揚美古鎮商文旅融合發展。(李心 攝)

  江南區致力於推動農文旅、商文旅融合發展,力爭商貿提檔升級、文旅提質增效、業態提級擴容,全面激發消費潛力和文旅活力。

  除持續打造揚美古鎮這一旅游“名片”,江南區還整合利用文旅資源,強化項目包裝,擴大招商成果。據悉,江南區擬新簽約岜博山康養旅游景區、南寧奧運城足球訓練基地項目、根竹裏國際度假養生谷等3個“平急兩用”旅居項目,簽約總金額6.52億元。

  據江南區委書記謝文華介紹,江南區深入挖掘城市內涵,持續發揮亭子碼頭、三江口、揚美古鎮等歷史文化地標的輻射帶動,創建亭洪路商文旅融合帶、揚美旅游示範帶等,因地制宜發展城市休閒、文化研學、鄉村旅游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保護歷史文化遺産 傳承地方特色文化

三江坡航拍。(江南區宣傳部供圖)

  踏入位於江南區江西鎮北部的三江坡,從河岸沿着青石板拾級而上,眼前是一片青磚黛瓦的古村落建築群。

  三江坡古建築群以清代、民國建築為主,總計45處69幢。三江坡於2013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錄。

宋祥年提供宋家祖宅翻修改建為三江坡民俗文化展示館和三江坡村史室。

  聚集於三江坡西邊的明清古村落現在已基本無人居住,村民另擇新地建新房。前些年,村民自願將祖宅空出來,重新翻修成三江坡民俗文化展示館。村史室通過“實物+圖片+文字+解説”的方式,介紹當地歷史記憶與民俗文化,成為游客們尋覓古村記憶的必到之處。

  2021年,南寧市&&三江坡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明確了同江村三江坡古建築群、文物保護單位為歷史文化名村核心保護區,並劃定了建設控制區、環境協調區。

  近年來,江南區以保護和發展歷史文化為軸心,制定《三江坡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20-2035年)》,逐步推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2016年至今,江南區統籌各級資金,完成三江口古建築、古巷道修復以及排水系統、路燈照明、旅游服務中心等設施建設。

  為進一步挖掘三江坡的歷史文化資源,文物部門加大了考古和挖掘力度,已相繼在三江坡發現了貝丘遺址、漢城址、皇姑墳(興陵)等遺址,並先後對皇姑墳(興陵)、三江坡遺址進行試挖掘,出土遺址瓦當、網墜等物品,為三江口區域保護開發奠定基礎。

  文化基因激活三江坡的古村風韻,也撬動着人文經濟的繁榮發展。如今,在政府部門的多方推動和支持下,三江坡沿線新增了許多網紅打卡點,包括位於三江口處刻有“左右逢源邕有天下”八個大字的巨石碑、廣西鬱江老口水利航運樞紐等。同時,周邊新增了青棗、桑葚、蔬菜等體驗採摘園,開設垂釣、親子田園素質拓展、沿江騎行等休閒娛樂項目。

  文旅融合新實踐 城市面貌煥新顏

  南寧絹紡廠建成於1966年,曾是20世紀80年代全國六大苧麻紡織廠之一。隨着時代發展和城市更新,傳統紡織産業已逐漸退出歷史舞&。

  近年來,江南區秉承着“存表去裏、整舊如舊、翻新至新”的理念,修復翻新工業遺址。

  在保留大量工業遺存的基礎上,南寧絹紡廠已開發為百益上河城,於2018年正式開街。百益上河城集文化創意園區、展覽演藝、小劇場、‌工業文化長廊、‌非遺生活館、‌藝術酒店、‌音樂酒吧、創意零售、特色餐飲等於一體,是情景式文旅體驗創意街區,老廠房煥發新活力,而這裡也成為江南區城市更新的樣板之一。

南寧絹紡廠蛻變為百益上河城。(傅永順 攝)

  城市更新並不意味着對舊有街區的大拆大建。江南區實施城市更新與文脈傳承、旅游發展統籌推進,讓老廠房、老街區成為當地旅游消費的新地標。

  在距離百益上河城不遠的亭子碼頭,同樣發生着“蝶變”。

圖為江南區亭子碼頭。(曾筱玥 攝)

  “先有亭子渡,後有南寧城。”亭子碼頭作為南寧歷史文化標誌之一,見證了南寧開埠百餘年的興衰。隨着城市的高速發展,亭子碼頭不再承擔過去應有的運輸功能,成為一個具有鮮明碼頭商埠文化特色的岸邊、水上休閒娛樂場所以及邕江游輪觀光服務母港,融商埠文化中心、游艇中心、派對中心、水上運動中心、濱江美食中心、城市觀景塔、帆船俱樂部等為一體的商文體旅集聚區。

  江南區以百益上河城、亭子碼頭等項目的建設為代表,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我們還將進一步推進白沙半島、平陽村片區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持續推進五一中路片區站城一體化綜合改造項目,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配套,讓老城歷久彌新,舊城煥然一新,新城更序出新。”謝文華介紹。

  未來,江南區將繼續深耕商文旅融合,以“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思想自覺,堅持把建設文旅項目作為提升市場承載力、滿足多元化需求的硬支撐,發揮文化培根鑄魂、凝心聚力作用,帶動文化産業持續提升。(李心)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