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水資源基礎調查有了路線圖 明年底形成水域空間調查成果和數據庫
日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廣西水資源基礎調查實施方案》,以全區陸域國土空間範圍內的所有水體(液態水、淡水和鹹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為調查對象,通過開展水域空間、水存儲量、水資源量、水資源質量、年度變化調查以及水資源專題調查評價,掌握全區水資源空間分佈、數量、質量和動態變化等狀況。
水域空間調查方面,主要調查全區江河、湖泊、水庫的豐枯水期水面範圍。今年6—11月,開展全區2024年度豐水期水域空間調查覆核工作並上報國家,2025年12月,形成全區水域空間調查成果和數據庫。
地表液態水儲存量調查方面,主要對面積大於1平方千米的湖泊進行重點調查,對全區200多座大中型水庫重點調查,掌握全區4000多座小型水庫水儲存量。2025年9月底前,完成湖泊、水庫、坑塘水體實地調查,11月底全面完成地表液態水儲存量調查工作。
地下水資源調查包括評價基礎資料收集和分析、地下水監測與統測、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地下水資源基礎調查數據建庫。其中,2024年12月底前形成地下暗河專題數據;2025年3月底前完成2024年評價,6月底前完成自治區級地下水資源周期調查評價等。
水資源專題調查評價包括廣西北部灣海陸交互帶水資源綜合調查、廣西北部灣城市群水資源與城市韌性專題調查評價、廣西水資源保障耕地保護戰略專題調查評價。要求在2025年形成階段成果,2026年完成專題調查評價。
此外,《方案》還明確了預期成果,增設多重保障,涵蓋組織、技術、質量、安全和經費等方面,以確保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記者 唐廣生 實習生 鍾愛芬)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