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歌從天河來 風情惹人醉
大成/攝
7月20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天河鎮舉辦首屆天河古街風情文化旅游活動,吸引上萬名游客到場參與狂歡。活動設置有天河社區集市、開幕式主會場、上朝村西瓜節等多個會場,現場精彩紛呈。
近年來,天河鎮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推進宜居宜游特色小鎮建設,着力打造“天河八景”“特色水果小鎮”“紅色文化”“長壽之鄉”等品牌,打造集生態觀光旅游、休閒農業、民俗文化、古城文化、紅色文化於一體的宜居小鎮。
當天上午,“果韻天河”地方特産方陣巡游圍繞整個天河鎮進行,一村一品一方陣蔚為壯觀。天河脆桃、山華李、楊梅、枇杷、黃皮、金桔等17種優質水果,果韻十足。珍珠糯玉米、北安黃金百香果、上朝西瓜等特色産品,深入人心。“西瓜節”“桃花節”等活動有效擦亮了天河“水果小鎮”招牌,巡游現場熱鬧非凡。
在開幕式主會場天河中學的操場上,民間文化藝術《貓獅呈祥》、舞蹈《走在山水間》、民俗合唱《仫佬族古歌》等節目收穫了觀眾陣陣喝彩。
在民俗文化展演中,抬閣頂馬、馬獅表演、舞獅、舞草龍輪番上演,展示了天河獨特的民族風情、民俗文化。
長桌宴上琳瑯滿目的簸箕菜菜品讓游客大飽口福,血腸、豆腐圓、燒雞等當地特色美食收穫了一致好評。
書畫攝影展、鄉賢座談會等活動,展示了天河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近年的發展成就,來自五湖四海的天河鎮鄉賢,積極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
當天還舉行了鄉村農文旅項目簽約儀式,相關企業將與天河鎮一同在研學基地、勞動教學實踐基地建設,農産品購銷,彩虹谷景區運營管理等方面共同發力,為天河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更大動力。
該縣相關負責人&&,此次活動以“歌從天河來”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挖掘和展示天河鎮的文化和旅游資源,促進文化旅游産業深度融合,通過“錦繡天河”景點打卡、特産方陣巡游、民俗文化展演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游客們領略天河鎮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感受天河人民的熱情好客和創新精神,在天河鎮留下美好的回憶,帶走深深的情誼。
天河街全景。鄧英/攝
天河鎮位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半部,是羅城西部鄉鎮的交通樞紐,東接東門鎮、四把鎮,南連宜州市祥貝鄉,西鄰懷群鎮,北靠喬善鄉。鎮政府所在地離縣城中心30公里,全鎮轄1個社區和14個村。天河鎮面積19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20.5萬畝,耕地面積2.2萬畝,其中水田0.9萬畝,旱地1.3萬畝,有6581戶2.3萬人。天河鎮壯族人口居多,夾雜漢族、仫佬族、苗族等民族,採取的是大雜居小聚居的生活方式。
九曲龍江景區就位於天河鎮,高速公路天河進出口就在九曲龍江邊。“九曲龍江、吾溪夜月、北陵鐘秀、漁村晚照、聖水三潮、榜山題名、鳳嶺晴霞、偕樂仙洞”係天河著名的八景。這裡風光美麗神奇,自然資源豐富,盛産三華李、桃子等水果,是羅城西部水果主要生産基地,天河糯玉米頭享譽八桂,素有“珍珠糯玉米頭”之美稱。
天河彩虹谷雲霧風光。鄧英 攝
抬閣頂馬:天河抬閣頂馬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天河人民在勞動和生活中完美地將嶺南文化、八桂山水文化與傳統桂戲融合在一起,並世代傳承,每逢春節或重大節日都會舉行抬閣頂馬巡游活動。頂馬,最早表演騎的是真馬,後改為道具馬,騎馬的人物一般都是戲曲中的人物扮相,天河的抬閣頂馬一般選用《樊梨花斬子》和《穆桂英挂帥》中的人物造型,通常分騎四馬,分別是裝扮的紅臉孟良、黑臉焦讚、小生薛應龍、刀馬旦樊梨花。頂馬後就是抬閣,就是有八抬大轎的意思,有八人抬着一閣,所謂一閣一出戲,就是每一抬閣上就是一台戲,如《白蛇傳》《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等戲曲,一般天河抬閣選用的是《白蛇傳》,抬閣抬的是由三名小孩裝扮的許仙、白蛇、青蛇,跟隨抬閣一起巡游表演的還有桂戲鼓樂師配樂。
《馬獅》。廖光福/攝
舞馬獅:舞獅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和表達方式,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舞獅也表達了人民對實現美好生活的祈願。天河的舞馬獅有着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舞馬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一人舞耙頭,同時有三人分別敲打鑼、鼓、镲配合舞獅,馬獅根據敲打出的鼓點在舞耙頭的引導和挑逗下做出各種動作,如奔跑、跳躍、翻滾等。另外,還有裝扮的土地公、壽仙翁、笑臉佛、孫悟空、豬八戒等仙人扮相配合馬獅表演。
《快樂竹球》。廖光福/攝
彩調劇:俗稱調子、彩調劇、綵燈、哪嗬嗨等,是廣西地方傳統戲劇的代表之一。彩調劇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和融合各種藝術元素,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天河彩調劇採取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小旦、小丑、小生即三小戲等載歌載舞為主要表演形式,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轉身、亮相、扇花、手花等表演技巧獨具特色,尤其是步法最為突出。天河的彩調主演《對花腔》《四門摘花》《郎對扎姐對花》《盤花》等劇情,主要是扮演家庭生活中的小姐、小夥、書生等普通老百姓,多表現家長裏短,男女愛情,日常生活的小故事。
天河八景:“九曲龍江、吾溪夜月、北陵鐘秀、漁村晚照、聖水三潮、榜山題名、鳳嶺晴霞、偕樂仙洞”係天河著名的八景,每一個都有着獨特的魅力和故事。“九曲龍江挽小江,洞天偕樂北陵蒼。漁翁獨愛三潮唱,金榜留香題鳳凰”。天河籍著名詩人劉名濤先生的澎湃之作,讓山水與人文完美結合的“天河八景”更負盛名。這些文化瑰寶不僅豐富了當地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讓他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天河文化的無窮魅力。
天河上朝村彩虹谷桃花島。鄧英/攝
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天河人民以其獨特的方式傳承着文化,訴説着歷史。抬閣頂馬、舞馬獅、彩調劇以及那令人嘆為觀止的天河八景,無不展現了天河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隨着時間的流逝,天河鎮的故事和傳統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煥發出新的光彩,通過天河人民不斷的努力和創新,天河的文化將得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到這片土地上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在這裡,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川、每一個故事,都將繼續流淌和傳唱,成為永恒。
天河鎮黃金百香果豐收時。范日昭/攝
(記者藍鋒 通訊員韋如代 謝力 大成 廖光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