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擁有南方最大葡萄雜交種群,最近育出25個早熟新品種——數代水土不服,終於“逆天改命”
葡萄藤上,果實豐收“綴滿枝”。
品鑒會中,專家農戶品葡萄話前景。
有的葡萄青翠瑩潤像綠寶石,有的葡萄紫黑髮亮像墨玉,有的葡萄脆甜可口,有的葡萄香味濃郁,有的葡萄肉軟多汁,有的有核,有的無核……近日,第二屆適宜廣西栽培葡萄新品種鑒評會在南寧市武鳴區廣西熱區葡萄産業技術研究院舉行,25個早熟新品種閃亮登場。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種植戶等200多人現場品評新品種,探討産業發展。
葡萄是我區單位面積效益最好的果樹,特別是葡萄在廣西可以一年兩熟,果農收益好。近年來,廣西農科院探索“政産學研用”多方協同創新聯動的新型研發機制,組建熱區葡萄育種聯合研發隊伍,推動葡萄育種跑出加速度。
25個早熟新品種有哪些優點和推廣優勢,葡萄育種有哪些衡量標準,葡萄育種過程中有哪些艱辛付出?記者採訪新品種育成團隊背後的故事。
A 每個新品種,都是萬里挑一
“它得是又甜又脆,有香味,還要顆粒大,無核,耐濕熱、抗病蟲、長勢旺、易栽培、耐儲運……”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段長青教授&&,集諸多優點於一身的葡萄新品種,是葡萄育種專家夢寐以求的“白月光”(目標)。
品鑒會當天,現場展示的25個早熟新品種各有優點,具有潛在的全國推廣價值。雖然跟專家理想的目標有一定差距,但大家都認為,有了好苗子離希望更進一步了。
這些品種是怎麼誕生的?
“這25個寶貝,每一個都是育種團隊萬里挑一雜交選育出來的。每個新品種至少耗費六七年的時間。”葡萄一年兩收多項技術發明人、廣西八桂學者白先進研究員感慨葡萄育種的艱辛。
理論上,葡萄育種的思路並不複雜:通過海量雜交,優中選優,盡量把所有優點都集中在一個品種上。
理想很美好,但育種過程卻苦累難當。育種目標如何科學設計,如何選配育種親本材料,大有學問。“育種人要熟悉親本的性狀,盡可能選擇優點多而且優缺點可以互補的品種進行雜交,如果選擇不當,後面即便付出巨大代價也很難得到理想品種,事倍功半。同時,需要種植足夠多數量的後代群體,通過海量多組合雜交,優中選優。”白先進如是説。
“光是雜交授粉這一環節就很勞心費神,不認真細緻不行。”專家比喻,給葡萄授粉好比在一顆稻米上刻字,很考驗育種人的耐心、精細度和眼力。葡萄的花特別小,一串花序上有上百個花蕾,每個花蕾小米粒大小,裏面擠着花帽、柱頭、雄蕊、雌蕊。葡萄雜交要求育種人在不觸碰不損傷柱頭的情況下把花帽和雄蕊掐掉(去雄)。“柱頭和雄蕊的間隔有時候就是一根頭髮絲的距離,掐掉雄蕊的時候我們都得小心翼翼,屏氣凝神。”白先進介紹。
葡萄種在大棚裏,葡萄架比人高。育種人進行去雄操作的時候,只能半彎着腰,仰着脖子,盯着柱頭和雄蕊,眼手一致,每人一天最多能雜交20來串花序。費勁的去雄環節忙完了,繁瑣的授粉環節接踵而至。育種人除了要把選定的雄蕊花粉點在一朵一朵雌蕊上,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如果天氣晴朗,授粉成功率高;如果遇到低溫陰雨天,花枯了,雜交就會失敗。
從事葡萄栽培育種40多年工作的白先進分享了他最崩潰的一次經歷。有一年,研究團隊耗費大量心血和財力,精心侍弄的一個組合共幾百株葡萄結果了,但嘗遍了所有葡萄,沒有一顆令人滿意。他們只能忍痛割捨,重新再來。
循環往復的收種子,再播種,再雜交,一代代篩選,大量地淘汰……枯燥、繁瑣的常規工作挑戰着育種人的耐心、毅力。
“如果有人説品嘗葡萄是件苦惱的事,你會不會覺得太矯情?”面對這一問題,國家葡萄産業技術體系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廣西農科院研究員張瑛卻説,她們每年都會有這樣的苦惱。“品嘗葡萄並給每一株雜交後代評價,也是育種的關鍵環節。葡萄成熟季節是南寧最熱的時候,葡萄大棚裏濕熱難耐,我們的任務是全面品鑒葡萄酸、甜、澀等各種風味,一天要品嘗幾百株未知葡萄樹的果實,常常早上滿懷希望地去,晚上垂頭喪氣地回。中暑是常有的事,有的同事還因為連續品嘗葡萄導致拉肚子。”
在育種實驗室的墻上,一幅幅葡萄“祖宗十八代”的族譜圖見證了培育優秀葡萄品種的耗時和艱辛。“這個新品種是經過十幾代雜交後才選育出來的。我開始從事葡萄育種時,跟它的太爺爺輩打交道,多代雜交後,現在才出這個曾孫輩。”白先進舉着手中一串粉褐色的葡萄告訴記者。
B 25名新成員同&打擂,各有千秋
品鑒會當天,近百名種植大戶圍着25名葡萄家族新成員,開啟“點評”模式。
“此次參加品鑒會,有驚喜。今年廣西雨水多,這很不利於葡萄生長成熟,我種的陽光葡萄可能要推遲一週才能上市。但沒想到,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25個新品種還能提前那麼多天成熟,我很看好這一點。”來自上思縣的葡萄種植大戶龐梅仔細品鑒新品種後有了試種的想法。
一直以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葡萄育種有“三好”標準。一是商品性好,即葡萄的大顆粒,色澤艷,顏值高、賣相好,耐儲運,可以賣好價格;二是品質好,即優質、香甜、口感好,回味甜美;三是抗性好易栽培,生産成本低。現如今,在商品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早熟這個優點作為第四好標準,將帶來更多商機。
“早熟主打的是時間差,人無我有,葡萄錯峰上市,賣價更高,農民更得實惠。”來自興安的葡萄種植大戶肖卷忠回憶説,有一年他家的葡萄早上市幾天,每公斤價格就高出了幾元。
選育出具有早熟“網紅”氣質的新品種,有何好處?白先進介紹,目前我區葡萄主栽品種較單一,且以少數幾個國外選育品種為主,這些品種往往在冷涼的溫帶地區育成,不適應熱區栽培,且不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容易造成市場供大於求的不良現象。為了選育適宜熱區栽培並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良品種,必須另辟蹊徑。此外,葡萄市場價格最貴的時節是5、11、12月,9月價格最便宜。廣西溫光熱資源豐富,葡萄成熟期的自然條件好,選育的早熟品種能一年兩收,又佔了天時地利的優勢。
比如,作為葡萄家族的當家花旦,陽光玫瑰葡萄優點多多,但它的生長期偏長。而這次展示的早熟品種可以比陽光玫瑰上市早30多天。“別小看這個把月,農民可以多賺一筆。”專家説。
段長青&&,立足本地特色,選準育種方向更容易出成果。25名新成員中,有好幾個葡萄新品種優點比較明顯,希望研究團隊利用廣西溫光資源優勢加快育種及區試速度,盡快培育出適合在全國推廣的“爆款”品種。
C 廣西熱區葡萄研發實力領跑全國
長期以來,全球葡萄優勢栽培區域位於溫帶冷涼區域。廣西屬於南亞熱帶氣候,被業界劃分為葡萄種植次適宜區。
如何“逆天改命”?
廣西給出的答案是:開闢新賽道,鎖定熱區葡萄領域持續發力。
現有葡萄品種大多數是在幹爽氣候條件下選育而成的,一般不適宜廣西濕熱地區栽培,怎麼讓它們適合廣西水土?
自2009年廣西農科院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成立以來,以八桂學者白先進研究員為學科帶頭人,整合全區多家科研、示範單位的研究力量,建立了一支50多人的熱區葡萄育種聯合研發隊伍。研發團隊敢啃硬骨頭,依託廣西農業科學院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廣西大學、廣西真誠農業有限公司和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優勢,圍繞熱區葡萄産業發展技術痛點難點,開展針對性技術創新研究和應用示範,突破熱區葡萄栽培瓶頸,交出一張亮眼成績單。
截至目前,團隊引種了四五百個葡萄品種,開展雜交組合310余個,獲得雜種苗23530余株,為當前我國南方最大的葡萄雜交種群。篩選出鮮食葡萄優係23個,釀酒葡萄優係3個,篩選出適宜廣西氣候栽培具有潛在商業價值的品種16個。由於栽培技術的改進,廣西也由葡萄種植次適宜區轉變為特殊優勢種植區。
“廣西熱區葡萄研發爭創一流。”廣西農科院院長鄧國富&&,廣西熱區葡萄産業技術研究院及廣西葡萄育種聯合體整合廣西葡萄育種團隊以産業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政産學研用”多方協同創新聯動的新型研發機制。此次品鑒會的舉辦,不僅加強了熱區葡萄産業研究團隊間的合作和交流,也為熱區葡萄種業創新提供了新的動力。(李新雄 關妮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