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善舉常行暖瑤鄉——大化瑤族自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側記
圖為志願者在拿銀社區開展留守兒童七彩暑假活動。
近年來,大化瑤族自治縣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工作要求,全縣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個、實踐站160個,組建專業志願服務隊19支、註冊登記社會志願服務組織7個,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全縣構建了中心示範引領,所站聯動配合,幹群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志願服務工作常態化進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化縣委宣傳部部長韋莉樺説。
據了解,2023年,大化各級各部門開展志願服務共計500多場(次),累計發布志願服務項目1900多個,惠及群眾10多萬人。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為推動全縣各項中心工作的開展,各志願服務隊各顯神通,積極貢獻。
在創建國家衞生城市、自治區文明城市工作中,大化城市文明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們活躍在大街小巷長期開展文明交通引導、經營秩序勸導、特色街區打造、群眾文明宣講等工作。一批大學畢業生發揮繪畫、書法等特長,志願加入到創建文明城市公益廣告創作中,既美化城市,又達到宣傳動員的效果。
近年來,參與大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人數達2000多人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11月底,大化通過了創建國家衞生縣現場技術評估,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鄉村治理工作中,各鄉鎮鄉風文明志願服務隊,進村入戶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宣講,教育引導群眾破除鄉村陳規陋習。全縣先後參與鄉風文明志願服務1600人次,成功勸導喜事新辦20場、喪事簡辦10場。推動不少村屯形成統一操辦規模、統一宴席標準、統一隨禮上限、統一服務隊伍、統一監督管理的“五個統一”工作法,民風不斷好轉,鄉村趨於和美,古河鄉丹桂村榮獲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扶助弱小 改善民生
大化拿銀社區是該縣萬人以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常住殘疾人300多人,其中重度殘疾人20多人。針對殘疾人、留守老人行動不便等實際,社區組建助殘扶老志願服務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關愛服務。
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肖妍説:“志願者們除了上門幫忙打掃衞生、買菜、理髮、宣傳政策外,還開展募捐活動,將募集的大米、麵條、食用油、愛心禮包等物資用於慰問社區裏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去年共慰問100多人。”
去年元宵節、重陽節等節日,志願者們為社區殘疾人、留守老人做湯圓、包餃子,送上溫馨服務。端午節、壯族“三月三”、布努瑤祝著節,志願者們和搬遷群眾一起包粽子、品五色糯米飯,組織開展文藝表演,增強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此外,志願者們免費為留守兒童進行書畫、舞蹈培訓,組織開展“把愛帶回家 暖童心護成長”“同享童樂 童樣精彩”等兒童關愛服務活動,給安置區留守的孩子們送去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節假日,開展巡河防溺水活動,保障孩子生命安全,解決外出務工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
據悉,大化西部青年志願者協會、大化野百合公益聯合會等志願服務組織,常態化深入山村開展愛心志願服務活動,給少年兒童、老人們帶去濃濃的暖意。
示範引領 激發活力
大化以大化鎮、古河鎮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古江社區、拿銀社區、仁良村、丹桂村等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示範點,帶動全縣開展志願服務惠民生。
古江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唐麗梅&&,古江社區志願服務隊由50多名黨員組成,推行黨員聯戶、産業聯營、項目聯建“三聯五幫”機制,每2名志願者&&一棟樓的住戶,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先後幫助移民實現就業200人。
節假日,志願者們組織學生開展家庭作業輔導、圖書分享、手工課堂等活動,解決外出務工群眾的後顧之憂,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志願者唐麗梅被評為自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先進個人。
大化鎮仁良村文藝志願服務隊則每週舉行文藝表演、陀螺比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村民互敬互助。
韋莉樺&&,今後,大化將繼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這項崇高的事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讓愛心傳遞的溫暖洋溢瑤鄉每個角落。(韋哲 蘇晗 圖片為大化瑤族自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