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借地”建港 向海圖強
玉林由內陸城市變為沿海城市
風從海上來,潮涌北部灣。
12月28日11時13分許,隨着汽笛長鳴,貨物起吊到貨輪上,北海鐵山東港區(玉林海港碼頭)開港,標誌着玉林海上通道打通,由內陸城市搖身一變成為沿海城市。
既不沿邊,也不沿海,更沒有大江大河,處於“不東不西”的尷尬區位,玉林如何實現沿海城市的“華麗轉身”?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敢為天下先,“借地”建港打通出海通道
海,對於玉林人來説,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玉林地處粵桂兩省區交界處,是承東啟西、對接溝通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通道和關鍵節點城市。
玉林南端的博白縣龍潭鎮,距海最近處僅2公里左右。然而,由於行政區劃限制,臨海不沿海,近海無港口,是玉林發展向海經濟面臨的困局。
由於貨運時間長、成本高等因素,玉林80%左右的貨物只能遠赴廣東口岸進出境,7%的貨物在廣西口岸進出境,另外還有部分香料從天津、上海、青島等口岸進出口,全市外貿貨值折合420億元左右。
“公司每年物流運輸量達600萬噸,玉林海港碼頭建成後,預計公司每年可節約上億元物流成本。”廣西柳鋼中金不銹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海鋒&&。
通江達海,一直是玉林人的夢想。在“家門口”出海,玉林顯得比任何地方都更加迫切。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這,也成為歷屆玉林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
向海發展,港口是龍頭。為破解沒有港口難題,玉林市委、市政府“腦洞大開”:與北海共建龍港新區,開發鐵山港建設玉林海港碼頭!這,也是全區乃至全國近海不沿海城市向海發展的一個創新性舉措。
在自治區的支持下,2015年玉林海港碼頭項目立項,2016年2月成立廣西鐵山東岸碼頭有限公司,2018年底,由玉林市主導,玉林海港碼頭建設步入“快車道”。
玉林海港碼頭工程,規劃建設2個10萬噸級泊位、3個5000噸級通用泊位,以及進港大道、進港支航道等3個主要配套設施工程,設計年吞吐量620萬噸,港區陸域面積約950畝,項目總投資約21億元。碼頭位於北海合浦縣白沙鎮欖根村近岸海域,由玉林市攜手北海市、北部灣港務集團三方共建,開創了廣西“借地建港”向海圖強新模式。
自開工建設以來,玉林海港碼頭項目經歷了規劃調整、三年疫情等影響,但歷屆玉林市委、市政府“立下愚公移山誌,一張藍圖繪到底”,成立工作專班,主動擔當、攻堅克難,與北海市簽訂合作備忘錄,攜手北海市、北部灣港務集團合力推進項目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全力確保碼頭2023年底建成通航。
一子落,滿盤活。通過“借地”建港,正式打通出海通道,玉林實現了由內陸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轉變。
建設北部灣港北海鐵山東港區(玉林海港碼頭),是玉林市高水平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行動。碼頭的開通運航,將暢通鐵山港區臨港産業和腹地貨運物流,促進玉林與北海以及北部灣城市群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開創玉林發展向海經濟的新時代。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向海基礎設施建設
向海之路,條條道路通向海。
“龍騰路通車後,從龍潭産業園區到玉林海港碼頭,只需要10多分鐘,大大縮短了海運和陸運距離,為企業節約可觀的物流成本……”玉林龍潭産業園區管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為打造通江達海、陸海聯動的出海立體交通大網絡,歷屆玉林市委、市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陸、海、空“三管齊下”,持續推進“建高鐵、修機場、造碼頭”三件大事和向海基礎設施建設。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重大項目建設不斷上演着“速度與激情”:松鐵、玉湛、浦清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玉林福綿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11個主要城市航線;龍騰路和沙河至玉林海港鐵路支線加快建設,實現碼頭和公路、鐵路網絡的有效連接;時速350公里的南玉深高鐵南寧至玉林段將於2024年6月前開通;玉林海港碼頭2023年底通航,2024年6月前開通國際航線,玉林出海口將全面打通……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今年以來,玉林市積極融入國家、自治區發展向海經濟戰略,進一步完善提出“全面融入北部灣,打造臨港産業集群,加快謀劃向海發展”的發展思路,先後印發《玉林市北部灣經濟區“十四五”規劃》《玉林市發展向海經濟融入海洋強區建設實施方案》《玉林市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建設海洋強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等系列文件,明確向海發展的重點産業、空間布局、重點建設項目等。
完備的港口功能,依賴於發達的交通網絡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來實現。玉林市全力推動玉林海港碼頭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口岸及海關監管場所,致力於將玉林海港碼頭打造成為聯通廣闊桂東南腹地的繁華海港、北部灣國際門戶港。
玉林龍潭産業園區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龍港新區“一區兩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玉林融入北部灣開放開發的橋頭堡,也是玉林向海發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沿門戶。
以港聚産,以産興城,以城促港。玉林市以“港産城”一體化推進龍潭産業園區建設,推動園區與博白龍潭、松旺、雙旺、沙陂、大壩等五鎮統籌,加快商業綜合體、賓館、酒店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改善醫院、公園綠地、運動場所、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産業發達、風光秀美、宜居宜業的生態濱海新城。
此外,積極謀劃與南寧市、貴港市開展區域合作,加快推進S207桂平社步至興業、S310興業至高峰至貴港大嶺等通向平陸運河的省道建設。加快推進玉湛茂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平陸運河經濟帶南玉貴産業合作區,打造“兩灣”産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精心謀劃龍潭産業園區等9個園區納入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規劃建設,推動玉博會、藥博會、香料展等重點展會轉型升級,加快構建向海發展的對外貿易促進&&。
與此相適應的是,加快建立出海物流體系。“北部灣港——玉林”海鐵聯運班列開行,福達公用型保稅倉正式運營,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推進,玉林市獲列為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
“在沒有海洋資源的情況下,玉林市積極主動作為,成立向海經濟發展推進工作機構,建立政府統攬、部門聯動、縣(市、區)和開發園區推進的工作機制,落實三年行動計劃重要事項、重大項目,加強陸海統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一個通江達海立體化的交通網絡正在玉林形成。”玉林市北部灣辦主任招展説。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
實施重要工程,推動千億臨港産業集聚發展
荒山建園,從零起步,短短3年時間,世界級“鋰電小鎮”在北部灣之濱——玉林龍潭産業園區拔地而起。
玉林市離北部灣鐵山港海域最近的地方,是博白縣龍潭鎮。作為向海發展的最前沿,龍潭産業園區成為玉林市向海圖強一個新的增長極。
産業是向海圖強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玉林市先後引進銀億集團、柳鋼集團、華友控股等龍頭企業進駐園區,吸引上下游企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從無到有布局發展臨港産業,培育壯大臨港産業集群。
“打一場臨港産業發展攻堅戰、升級戰!”11月15日,玉林市委常委會深入龍潭産業園區調研並召開會議,發出向海圖強的時代“最強音”;“加快構建臨港工業體系!”11月27日,玉林市委常委會再次發出推進招商引資和玉商回歸的總動員令,再度按下發展向海經濟的“快進鍵”。
抓招商、優服務,全面蓄強向海發展後勁。今年7月以來,玉林市委書記王琛先後奔赴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開展精準招商,舉行3場大型投資推介會,共集中簽約項目27個,計劃總投資156.4億元;簽訂框架協議17個,計劃總投資520.49億元。
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玉林市委書記王琛、市長張惠強分別帶隊拜訪對接華友集團、巨化集團、桐昆集團、振石控股集團、新鳳鳴集團等千億元大企業大集團,達成進一步合作發展共識,推動更多項目加速落地,為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以上率下,行勝於言。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全市各級各部門紛紛掀起招商引資熱潮,持續推動玉商回歸、産業鏈招商、駐點招商、展會招商、專題招商,共新簽産業鏈項目430個,計劃總投資1231億元,助推裝備製造、新材料、醫藥健康、綠色食品、紡織服裝等重點産業集群“聚勢崛起”,為陸海産業聯動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園區開發建設熱潮滾滾,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創造新紀錄:華友鋰電項目累計開工13個子項,投産11個子項;二期首個子項鋰鹽項目僅用10個月實現産品下線;與華友簽署鋰電二期項目投資846億元協議。華創銅箔生産出廣西第一張鋰電銅箔,填補了廣西銅箔産業空白。
“我們看中的是當地政府着力打造鋰電新能源材料産業鏈的宏偉布局,以及為入園企業項目投資建設全程實施保姆式的服務,加之龍潭産業園區臨海臨港的優越地理位置,讓入園企業從原材料採購運輸到生産成品對外運輸都可以通過玉林海港碼頭的海運便捷通達各地,有效節約入園企業的物流運輸成本。”廣西華創新材銅箔有限公司工藝研究所副主任曹盛強如是説。
目前,龍潭産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不銹鋼全産業鏈、銅基材精深加工産業鏈、新能源材料産業鏈等三大千億級産業。其中,總投資1300億元的70萬噸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産業基地項目,是迄今為止玉林市招商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
今年1至11月,龍潭産業園區工業總産值累計完成183.97億元,同比增長55.11%,預計全年有望首次突破200億元。12月,玉林龍潭産業園區獲認定為第一批向海經濟示範園區。
龍潭産業園區只是玉林市全面對接融入國家、自治區發展向海經濟戰略的一個縮影。隨着玉林海港碼頭的開通運航,玉林市將以更加自信、昂揚的姿態,奮力譜寫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向海圖強,其時已至,其勢已成。玉林正立足本地優勢,繼續擘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陸海統籌發展的全景新藍圖:向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向西嵌入平陸運河經濟帶,向南融入北部灣經濟區,向北接受江浙滬、京津冀等地區輻射,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大力承接産業轉移,加強陸海産業聯動,加快構建向海全面開放發展新格局,不斷擴大玉林海外“朋友圈”,奮力打造向海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激發海納百川、向海圖強的開放情懷,發揚百舸爭流、搏擊風浪的拼搏精神,向海而興、逐夢深藍,玉林正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記者 韋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