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統籌要素,共同守護一方清水
2023-03-25 09:32:05 來源: 廣西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原標題:統籌要素,共同守護一方清水

春分時節,靈川縣青獅潭水庫九屋段群山蒼翠,風光旖旎。蘇智成/攝

  廣西水質領跑全國 見證美麗中國實踐深度調查係列報道④

  背上書包、提上水桶、帶上鐵鉗……初春時節的融江兩岸,“95後”志願者沈揚鳳帶上裝備,與其他“河小青”志願者一起,開展為融江撿拾垃圾的凈灘行動。

  2020年8月,大學剛畢業的沈揚鳳成為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在她的積極推動下,當地形成了一支“專職團幹+西部計劃志願者+青年志願者”的“河小青”行動志願服務隊,自發參與護河的志願者服務時長400多小時。在全國第二屆“尋找最美河湖衛士”主題實踐活動中,沈揚鳳入選“最美河湖衛士”。

  越來越多民間力量的參與,是廣西實現“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轉變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我們提出了‘五個統籌’,治水也要統籌自然生態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論水。要用係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生態係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應該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

  廣西河流流域范圍廣,河道縱橫交錯,湖泊星羅密布,治水不只是一城一域的責任,也非某個部門的專屬工作,而是多要素的統籌,需要一體化治水。截至2022年底,全區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河湖管護志願團隊達1.3萬多支,志願者180萬多名,聘任河湖長制監督員1000多名。

  在連日的採訪中,記者感受到,多年來廣西水質領跑全國,與“堅持生態優先、共護山水、綠色發展”這一全民共識密不可分。只有當聯管共治成為常態,形成黨、政、民一體化治水格局,才能匯聚起全民治水的強大合力,才會換來八桂大地的綠水青山。

  A “河湖長+”形成治水合力

  發源于桂林市臨桂區宛田瑤族鄉的洛清江,自北向南奔流,在柳州市鹿寨縣境內並入柳江。這條西江的重要支流,曾是桂林、柳州交通必經的水道,沿途人口稠密,治理難度極大。

  柳州市鹿寨縣河長制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吳昌科還記得,過去,因為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直排洛清江,水質出現嚴重的氮磷超標,洛清江的污染問題頻繁成為新聞熱點。

  這些年,通過採取截污、凈水、生態恢復等一係列措施,如今的洛清江鹿寨河段,映入眼前的已是水清岸綠,河暢景美。

  站在河堤上,記者看到江面上偶有成群的野鴨掠過,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野鴨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它們願意在此生活,是對這裏水質的肯定。

  “如今的洛清江,是多方共治的結果。”吳昌科説,早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之初,當地就意識到河湖水群防群治的必要性,探索了“五長聯動”機制,即河長、湖長、警長、檢察長、排污口長聯合治理,以河長為主抓,統籌各方力量共同治理。公安機關對破壞水質的行為採取強制措施,檢察機關多次出具檢察建議,聘請居住在排污口附近的村幹部擔任排污口長,隨時監測有無直排現象。同時,當地積極與游泳協會、共青團、學校等聯合開展志願活動,招募水質監測員等。

  在推進水環境治理中,廣西注重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公眾參與。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五年來,我區已建立起行政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組織體係和責任體係,落實2710名總河長、2.6萬余名河湖長,全區1.89萬多條河流、19個湖泊、4556座水庫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正如洛清江治理之所見,“河湖長+”的探索,為各地治水聚合了多方力量。

  在梧州市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有一個“樹新黨建工作室”,以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級河長黃樹新的名字命名,研究本村管護河湖做法,並制定清單逐項落實到位,還專設窗口接受群眾意見、投訴並及時處置。“河長領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通過共同治水,近年來,亂丟垃圾進河、亂砍濫伐等現象杜絕了,環境也更好了。”黃樹新見證了這些年村裏的變化。

  如今,在八桂大地,全民共建共治共用新格局初步形成。

  不久前,在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河長辦與該縣檢察院聯合現場執法監督下,群眾自行拆除了在地蘇河道岸線內違規擴建的路橋和房子。“河長+檢察長”聯合巡查和執法,在當地成為常態。

  而隨著“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校長”等工作機制日趨完善,我區又創新試點河湖長制“五長五隊”體係,即“河湖長+檢察長+審判長+警長+校長”,“黨員先鋒隊+志願護河隊+聯合執法隊+教育宣傳隊+專家評議隊”,強化治水部門的協調性和全民參與度,構建縱到底、橫到邊的巡查、治理、保護網絡。

  另外,類似志願者沈揚鳳這樣的社會力量也參與到河湖守護中來,“母親(巾幗)河長”“小小河長”、八桂義工、社區群眾……全區1.3萬多支志願服務隊伍,180多萬名志願者成為各級河湖長的得力助手,共同組成守護河湖的“最前哨”。

  B 治水機制不斷創新發展

  3月6日晚上,桂北的天氣還有些微涼,桂林市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漓管委)的執法巡邏船緩緩駛出碼頭,與此同時,漁政、公安等巡邏船也從各自碼頭悄悄駛出,這次聯合執法的目的,是對漓江電魚行為進行巡查和打擊。

  “這樣的聯合執法行動,對我們而言已是十分尋常的事。”漓管委綜合執法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唐舒之告訴記者,為了統籌漓江執法力量,在漓管委牽頭下,桂林市成立了由漓管委、公安、海事、漁政、旅遊監管部門等組成的執法聯盟。

  經過多年磨合,這個執法聯盟從過去4個部門擴展到現在的10個部門,部門間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動執法制度、專題會議制度、資訊共用制度等機制,開展聯合巡航活動。此外,執法聯盟還聯合屬地政府開展沿岸洲島灘涂破壞生態環境問題規范整治執法,發布禁止燒烤、野炊、亂扔垃圾公告,全面清理河灘衛生,規范遊客遊覽及車輛停放秩序等。

  談起漓江治理執法機制的不斷健全過程,漓管委副主任秦榮軍感慨不已。過去,他曾帶著十幾個工作隊員去查處非法採石,結果被巨石封路,遭到幾十人圍攻。“除了當時法律不健全外,執法力量的分散也影響了執法效果。”秦榮軍説,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3—2025年)》相繼出臺,漓江保護有了法治保障,而執法聯盟的成立,讓漓江上的執法行動更有底氣。

  除了聚合漓江執法部門的合力外,桂林市還通過“黨建+執法”的方式,聯合漓江沿線的各村委,依托“一村一輔警”力量,發動基層群眾進行監督舉報,發揮其“千裏眼”“順風耳”作用,當發現有破壞水質的行為,能夠迅速反饋至執法部門。“過去很多電魚行為就是群眾先發現,然後舉報到110,多部門進行聯合查處。”桂林市公安局漓江分局漓江派出所副所長巫曉曦説。

  執法方式和管理機制的創新,有效提高了治水效率。

  在來賓市武宣縣境內的黔江河段,為嚴防船舶偷排生活垃圾行為,當地海事部門嚴格船舶防污染管理,要求100噸及以上的船舶以及經核定許可載運15人及以上且單次航程超過2公里或者航行時間超過15分鐘的船舶,應當持有《船舶垃圾管理計劃》和經海事管理機構簽注的《船舶垃圾記錄簿》,將有關垃圾收集處理情況如實、規范地記錄于《船舶垃圾記錄簿》,海事部門通過監督檢查,督促船舶將産生的生活垃圾集中上岸回收。

  “以前沒有開展船舶生活垃圾集中回收時,江面上經常漂浮很多垃圾,近些年來基本沒有見到了。”武宣海事處副處長遊定宇説,隨著打擊力度和宣傳力度的加大,船員防污染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沒有出現污染類事件。

  客蘭水庫是崇左市的備用水源地,如今,站在客蘭水庫大壩遠眺,只見清新翠綠的草坪、通達順暢的溢洪道、幹凈整潔的壩坡映入眼簾。

  崇左市江州區為把水庫管好,促成水庫沿岸的蒙井村、渠勒村、那湴村、板蘭村等成立“客蘭水庫生態保護黨建聯盟”,以支部聯建共建的方式,開展聯合管理。聯盟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商討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交流學習和總結經驗,每學期到學校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教育,每個季度各村黨組織要組織黨員群眾開展一次水源保護區衛生整治,每年村支書要向聯盟會議作生態保護報告,並研究出臺了客蘭水庫生態保護會議制度、宣傳教育制度、環保活動制度,對村黨組織如何開展客蘭水庫生態保護與治理工作做出了具體要求。

  如今,客蘭水庫入庫水質從Ⅳ類提升至Ⅱ類,水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生物多樣性也有明顯增加。

  C 科技保障治水事半功倍

  位于桂林漓管委內的“數字漓江5G融合生態保護利用綜合平臺”,是整個漓江治理指揮係統的“大腦”。3月8日,記者走進漓管委指揮中心,科技感撲面而來。

  大螢幕上,可同步展示漓江流域山體水質監測、生物多樣性監測、遊船航行監控、景區景點監控、防溺水監控,還建有元宇宙旅遊應用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遍布漓江核心區域的攝像頭,可以實時看到天上、水面、水下的畫面,精準實施一體化監測,快速、精確且有效地監測漓江的“喜怒哀樂”。

  “科技加持,是長效治水的必備條件,也是一體化治水的必備要素。”漓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漓管委僅有60多名執法隊員,卻要負責超過1159平方公里漓江流域管理,有了科技的助力,有效提升了執法水準。整個係統通過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將現代科技與漓江生態保護治理深度融合,以“雲、網、端”全方位數字支撐體係構建數字漓江智慧生命體,為漓江“治亂、治水、治景”係列專項行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同時,“互聯網+治水”的廣泛應用,也為各部門和普通群眾參與治水提供了便利,治水的維度更廣、效果更好。

  2020年3月,來賓市象州縣人大代表通過該市開發的“代表線上”App,反映大樂鎮新杯村後蠶河受污染問題,建議及時整治。來賓市人大、政府高度重視,先後14次到現場開展聯合調查,研究整治方案,推動相關職能部門關停當地的垃圾填埋場,解決了影響村民生産生活的後蠶河垃圾污染問題。

  代表隨手拍,平臺自動轉。該市率先在全區創新建立全國、自治區、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環保監督App應用平臺,全市五級人大代表近6000人已全部注冊安裝。如今,這個監督平臺已經成為來賓市各級人大代表環保監督的利器。

  在河池市,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健全了全市廢水污染源線上監測係統,安裝有廢水線上監測係統138套,納入廢水污染物排入河流監測的企業有72家,實現對重點污染源入河排污口廢水污染物排放線上監測全覆蓋。通過對企業排放污染物24小時實時監測,及時掌握企業污染物處理及排放情況,有效督促企業廢水達標排放,全年廢水排放達標率99.8%。

  在柳江河重點河段、採砂敏感水域以及主要支流入口,2018年至今,柳州市逐步建成了我區首個河道“天眼”——柳江幹流河道“天眼”監管係統,徹底改變了過去“靠腿跑、用眼盯”的管理手段。

  記者獲悉,該係統整合了柳江河已有的視頻監控係統、河道監控係統等原有河道視頻監控探頭,構建可視化管理平臺,利用先進的視頻監控、移動巡查、水文監測、入侵報警、環境監測等手段,並加以智能化分析,實現對柳州市河道的監控與取證,提高巡河效率,實現對柳江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涉河違法、生態污染常態化、全方位監管。(記者 李家健 李 耿 庾 琳)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6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