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游山海 文旅出新 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
八桂大地,山水入畫,游人如織。近日,“壯美廣西·打卡魅力四射新八桂”文旅融合主題南線採訪團深入南寧、欽州、北海、崇左、百色五市,展開了一場科技與人文、傳統與創新交織的深度體驗。
從戴上VR設備“漫游漓江”的元宇宙奇旅,到親手製作繡球、坭興陶的非遺傳承;從智能機器人貼心服務的智慧景區,到“一票游兩國”的跨境體驗——廣西正以科技賦能提升旅游品質,以非遺傳承煥新消費場景,以産業融合拓展發展空間,推動文旅産業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
科技賦能 智慧文旅提質增效
當旅游遇見科技,傳統的觀光體驗正在被重新定義。在廣西,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旅游場景,從景區的智能助手、手機的虛擬導游,到元宇宙的沉浸體驗,AI正從概念走向場景,從想象變為現實,為游客打開一扇通往智慧旅游的新窗口。
在廣西旅游發展集團數字化指揮中心,巨大的“一鍵游廣西”數字大屏上,廣西各大景區的人流量、氣候條件、運營狀態等實時信息一目了然。“通過智慧慢直播平台,我們讓游客在手機上就能‘雲游’廣西,借助AR、AI等新技術,我們為游客提供虛擬導游、智能客服等個性化旅游規劃服務以及即時、精準、全面的智慧伴游體驗。”一鍵游數智集團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廖偉平輕觸屏幕,畫面瞬間切換到三江程陽八寨——侗族姑娘正在風雨橋上唱侗歌迎賓客,畫面清晰如身臨其境。
科技賦能正從“雲端”落地“場景”。在南寧“元境空間”文旅元宇宙數字體驗館,游客戴上VR設備即可“漫游漓江”;廣西規劃館·恐龍奧秘科學館內,孩子們通過3D重建的恐龍全息影像,便可直觀了解遠古生物奧秘。
與此同時,AI正在催生文旅敘事新形態。在南寧峰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通過AIGC短劇共創平台“劇小白”,輸入“德天瀑布”“壯錦”等關鍵詞及角色設定、任務目標,系統即可自動生成包含分鏡腳本的劇情大綱,隨後快速完成視頻合成與智能配音並生成短劇。“我們將廣西文旅資源植入AI短劇,讓故事自帶八桂基因。”公司一負責人&&。
走進景區,科技體驗更加可感可觸。北海銀灘上,一台類人型機器人正與小朋友對話:“我叫抱抱,需要我為你介紹銀灘的歷史嗎?”引得眾人圍觀拍照;德保矮馬王國內,游客陳先生戴上VR眼鏡體驗“戰馬馳騁”,直呼“太刺激了!古代戰場的視覺衝擊撲面而來”;浦北陳皮産業園裏,智能機器人精準抓取、存放陳皮,游客近距離觀看這場“科技秀”……
非遺傳承 文旅消費場景煥新
在廣西多個景區的創新實踐中,古老技藝正通過“非遺+場景化”的模式,從靜態展示走向活態傳承,從文化符號變為消費熱點,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文化,在參與中傳承文脈。非遺不再是博物館裏的陳列品,而是可以帶回家的“文化記憶”。
依託各地建設的非遺工坊與體驗課程,“親手製作一份非遺作品帶回家”已悄然成為游客追捧的旅行新風尚。在欽州老街的坭興陶工坊,年輕人專注地揉泥、拉坯、刻畫,沉浸式體驗這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魅力;靖西錦繡古鎮的繡娘耐心指導游客製作壯族繡球,從描樣、填充到縫合,他們在一針一線中系統學習這項傳統技藝。來自瀋陽的游客王廣媚捧着自己剛完成的繡球笑逐顏開:“親手做的工藝品,比購買的紀念品都更有意義。”
北海市則通過建設非遺體驗館、打造文旅演藝項目、開發主題小鎮等多元載體,讓非遺煥發新生。在合浦,海絲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館集中展示貝雕、角雕等精湛工藝,海絲首港景區以《水與火之歌》情景劇再現絲路古港繁華,月餅小鎮則推動非遺美食走向市場。
“目前,合浦共有62項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通過系列舉措,讓非遺真正融入現代生活。”合浦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副局長何萬春介紹。海絲非遺館已與漢代文化博物館、文化遺址公園等串聯成精品旅游線路,未來還將積極創建國家級非遺展示館,打造海絲文化交流新地標。
非遺的活態傳承,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在百色市右江區龍景街道江鳳村那西屯,“印象那西”項目通過“企業投資+政府支持+校企合作+村民參與”的共建模式,將12處村民閒置院落改造為非遺展館,形成集扎染、麼乜、陶藝、活字印刷等體驗於一體的“印象非遺”板塊,並延伸出文創展銷、村T秀、村BA、特色美食等多元業態的“印象那N”板塊,構建起一個活態傳承、全民參與的藝術鄉建新樣本。
産業融合 “一處美”變“一片美”
打破産業邊界,文旅與百業深度融合,正為廣西“美麗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從濱海漁村到邊關小鎮,從古老村落到現代園區,“文旅+”的乘數效應不斷顯現,催生出一批批新業態。
流下村是北海市一座有着300餘年歷史的古漁村,正通過深度融合山海資源與古民居底蘊,引入精品項目,精心打造成“山海文化藝術村”。記者走進由老宅改造的“海謠民宿”,店主正在教游客製作蝦餅,院子香氣四溢。“以前年輕人喜歡往外跑,現在是不出村就能就業。”村長麥運禮笑着説,去年村集體收入達40萬元。
隨着平陸運河建設加速及龍門大橋貫通,欽州龍門港鎮正從昔日漁村蝶變為濱海旅游新地標。“我們不搞‘千村一面’,要讓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靈魂。”鎮長黃可明介紹,該鎮依託特色墻繪、漁家文化等差異化發展路徑,今年漁家樂與民宿訂單同比增長300%,魚乾等特色農産品銷售額突破200萬元。游客集散中心、主題民宿等配套設施也在加快推進,多元化濱海旅游新業態正加速成型。
跨境合作則開啟了文旅新空間。崇左市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內,游客在稻田咖啡屋品着越南咖啡賞瀑;中越風情街上,壯族簸箕宴與越南小吃拼盤同&飄香。“我們採用‘限量、限時、組團’跨境模式,游客可體驗‘一票游兩國’‘一日游兩國’跨境旅游産品,今年已接待1200多個中越旅行團。”合作區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許玉説。
而南寧的“動漫+AI”實踐,為文旅融合開闢了新賽道。南寧市動漫協會會長周衛煒介紹,將依託中國—東盟(南寧)動漫游戲産業園,打造沉浸式動漫主題展館和體驗空間。“我們將利用動漫展會和AI技術的吸引力,有效促進消費增長。”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産業發展科科長趙穎説。
從戴上VR設備漫游元宇宙的驚嘆,到親手製作繡球、麼乜的專注;從智能機器人貼心服務的便捷,到跨境品嘗異國美食的新奇——廣西文旅正在實現從單一觀光到多元體驗的跨越,推動“秀甲天下 壯美廣西”品牌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統稿記者陸旺 采寫記者沈程、賓士雄、馮源、李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