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持續擦亮“營商廣西·桂在便利”服務品牌 既要“迎商”,更要“商贏”!
“選擇廣西是正確的!”深圳弘遠集團董事長胡文田説,集團自2023年落戶賀州創立子公司,“政策措施精準有效,政務服務便捷到位,短短兩年時間裏,公司總産值已經接近7億元,是集團旗下15家公司裏發展最快的。”
哪營商環境優、發展前景好,企業就往哪跑:截至今年10月底,全區經營主體已達464.1萬戶。
經營主體投下的“信任票”,折射出的正是廣西營商環境之優。今年以來,廣西持續擦亮“營商廣西·桂在便利”服務品牌,着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推動廣西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為經營主體厚植成長沃土。
市場生態持續改善
“我們公司涉及跨境業務,新註冊公司審批手續比較複雜。代辦專員不僅全程指導,還主動協調多個部門同步審核,原本需要一週的手續一兩天就辦妥了。”日前,在憑祥市政務服務中心,博陽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曹秋博豎起大拇指。
“登記註冊是經營主體進入市場的第一道手續,所以我們把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度作為服務經營主體的優選項。”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劉軍介紹,今年以來,我區將辦理營業執照、領取稅票、刻製公章、辦理公積金、社保、醫保、銀行開戶7個事項整合為1個事項,企業開辦申請材料由原來的22份精簡到5份,辦事環節由13個壓縮到2個,實現“零成本、1個工作日辦結。”
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深刻:截至今年10月底,全區經營主體達464.1萬戶,其中,今年新登記51.9萬戶,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在自治區營商辦委託第三方參照世界銀行相關評價指標開展的2024年度營商環境評估中,企業開辦滿意度在參評的十項指標中位居第二。
如果説便利准入是廣西“開門迎客”的誠意,那麼盡可能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則是廣西“安商惠企”的實招。
今年以來,廣西聚焦融資、用電、用氣等企業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經營成本痛點,打出“組合拳”:投放貼息貸款、降低工商業電價和用氣成本、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我們申請了由自治區、市兩級財政貼息的‘柳州工業貸’,預計每年能為公司省下約100萬元的貸款利息。”廣西慶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陳秀春説,助企發展的貸款政策,大大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
從“進得來”到“發展得好”,從“降成本”到“增活力”,廣西不斷優化市場化營商環境,讓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輕裝上陣、大膽創新。
行政執法更有溫度
近期,廣西柳州的一些企業發現,曾經由市場監管部門發出的“責令改正通知書”已經變為“預警幫扶通知書”。這兩份文書有何不同?
柳州市柳南區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胡貞解釋説,責令改正通知書是強制性的執法文書,開出後可能影響企業的信用,預警幫扶通知書則主要是對企業進行針對性幫扶指導整改,寓監管於服務,為企業留出容錯空間。
“這樣的方式能促使企業從被動整改向主動提升轉變,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多了一份安心。”柳州一螺螄粉生産企業負責人洪燕坤&&。
這不僅是執法文書的更替,也是執法理念的轉變。
今年以來,我區紮實開展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推行柔性執法,在全國率先&&市場監管領域推行“有溫度的執法”指導意見,制定免罰、減罰、輕罰三張清單,建立重點監管事項、柔性監管事項、“無事不擾”事項三張目錄,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干擾。今年以來,全區查辦案件4.4萬件,其中適用免罰減罰輕罰辦理案件1.6萬件,佔比37.4%,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貿易往來更為便利
冬日清晨,友誼關口岸,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跨境貨車依次通過智能卡口,駕駛員只需“刷證件、按指紋、識面相”,短短15秒便能完成查驗快捷通關。
“與以往人工查驗模式相比,快捷通道通關時間大幅縮減,省時又省力。”常往返於中越兩國的商人黃傑標感慨道。
作為中國通往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之一,友誼關口岸近年來通關量逐年攀升。“要保障往來通暢,通關速度很關鍵。”友誼關海關副關長石磊介紹,我區正全力推進中越智慧口岸(友誼關—友誼)項目建設,創新探索全信息智能通關及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卡口驗放”新模式,今年以來,口岸平均通關時間從10分鐘壓縮至1.5分鐘,出境車輛排隊時間由5—7天縮短至1—2天。
通關便利化措施不止於此:率先在全國海關試點“一次取樣、一次送檢、一次化驗”一站式化驗改革;海關所有行政審批事項100%網上辦理;開通碩龍—裏板口岸、峒中口岸等旅檢通道;恢復中越國際聯運旅客列車客運功能……一系列舉措推動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跨境貿易日益繁榮。
今年1—10月,全區外貿進出口6503.5億元,同比增長12.1%;實際使用外資超5億美元,同比增長9%。
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系統自動合成章程文書,電子簽名和實名認證一次完成,再也不用到處找股東分開認證,比之前方便多了。”近日,廣西鑫旭盛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委託代理人龍女士在崇左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完營業執照變更登記後連連稱讚。
這是我區將企業信息變更等納入“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範圍後群眾體驗提升的真實寫照。
窗口工作人員黃寧莉介紹,該系統可自動生成章程、股東會決議等文書,“我們僅需對關鍵材料和信息進行確認就可以快速審批核發營業執照,效率大幅提高。”
市場活力的釋放,離不開政務服務效能的提升。今年以來,我區縱深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通過一系列“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的舉措,全區政務服務事項從原來32.23萬項規範歸併為4133項,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材料減少461份,辦事環節減少1122項,減少時限比例達70%,全程網上可辦率達91.9%。
為進一步貼近企業需求、精準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我區穩步推進實體經濟調研服務。今年截至9月底,全區各級調研服務共發現問題4181個,辦結率97.9%,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
除了“走下去”發現問題,我區還“敞開門”接受訴求。今年以來,我區健全經營主體反映問題響應機制,進一步暢通經營主體訴求反映渠道。1—9月,全區12345經營主體反映問題專線工單綜合解決率94.57%,綜合滿意率95.78%。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是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體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自治區營商辦主任林澤楠&&,下一步,我區將加快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加力推進營商環境改進提升,加強優化營商環境跟蹤問效,不斷激發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推動廣西的營商環境從“自己説好”變成“人人説好”。(記者 郭亞琼 實習生 崔洪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