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業遇上人工智能——2025年世界林木業大會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24 08:39:40
來源:新華網

當林業遇上人工智能——2025年世界林木業大會觀察

字體:

  高空俯瞰,11月的上海雙子山紅、黃、綠三色交織,色彩斑斕。再往前,上海海灣森林公園林海相依,白色風車點綴其間,仿佛能聽到海潮翻涌的聲音。

  “你現在是鳥兒的視角。”上海市測繪院航測遙感分院副院長張雯告訴記者。記者置身於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2025年世界林木業大會主要活動——2025年廣西國際林産品及木製品展正在舉辦。在上海測繪院的測繪數字化轉型賦能森林資源管理的展位前,通過一副VR眼鏡,數千里之外上海的美景撲面而來。

  “我們主要是創新了技術的跨界運用,對於林業資源來説,更需要類似高度、胸徑、冠幅等三維立體的信息,而我們通過無人機航拍和AI解譯,可拍攝林地傾斜三維模型,構建多視角的林地底座,為智慧林業管理提供支持。”張雯説。

11月22日,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人們在展覽現場觀看機器人表演。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攝

  11月22日,以“林木綠業 合作共襄——數智賦能林木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5年世界林木業大會在南寧舉行,“數智賦能”是本屆展會的突出亮點,智能元素貫穿展示、服務與體驗全場景。如何拓展人工智能在森林資源監測、林木育種、種植管理、加工製造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成為與會各方重點關心的話題。

  “我們帶來了一款空中智能體的産品,這款無人機以純視覺的方式,可以在拒止環境中飛行,而林下就是一種典型的拒止環境。在GPS、通信信號丟失的環境中,無人機也能實現高精度飛行,並且在樹林中測距、測徑和測高。”網格場量智能計算(深圳)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盧熙説,“林下測量以往依賴人工,不僅工作量巨大,而且林場地形複雜,還有安全風險,而無人機等智能化設備的運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能規避人工風險。我們接下來會致力於林業體系的宏觀測量,不斷提高精度。”

  作為大會舉辦地的廣西,正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廣西林業資源稟賦優越,市場潛力巨大,驅動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翩翩飛舞的蝴蝶,珍稀的鳥類標本,在廣西大學林學院打造的生態展&上,林業的“綠色”底色一覽無余。近年來,廣西大學林學院依託廣西高等教改項目,借助數字賦能,打破傳統教學“圍墻”,構建沉浸式智慧教學新生態,培養廣西林業創新人才。“通過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體系,驅動林業決策的科學化躍進,我們也將人工智能的應用融入到教學之中,構建林木數字化資源庫,讓學生學會構建智能體,重塑涉林人才培養。”廣西大學林學院黨委書記黃裏雲説。(記者 吳思思)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