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何以千姿——以“融”破題,繪就文旅發展新圖景 -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24 08:49:06
來源:廣西日報

百色何以千姿——以“融”破題,繪就文旅發展新圖景 

字體:

  原標題:百色何以千姿——以“融”破題,繪就文旅發展新圖景

  作為革命老區與邊疆民族地區,百色坐擁160個(處)紅色遺址、革命文物和紀念設施,1個世界地質公園和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旅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但曾幾何時,産業發展體制機制不全、優勢資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創新動能不足等問題,成為制約文旅融合的“堵點”。

  如何喚醒沉睡的資源?近年來,百色以“融”破題,緊扣游客深度參與、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需求,在“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探索中,擘畫出一幅全域全時文旅發展的新圖景。

  暢通交通,遠方變近景

  “早上7點到晚上9點,南寧至百色動車平均不到半小時就有一班,像坐公交車一樣方便!”11月22日,時隔10年重游百色的廣東游客譚遠舟感慨。百色建設高鐵無軌站,讓“高鐵+專線大巴”無縫銜接鄉村旅游景點,旅途時間大大縮短。

  俯瞰百色,交通網絡縱橫交錯: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南昆客專讓百色融入南寧“1小時交通圈”;百色巴馬機場通航;西部陸海新通道標誌性工程貴州黃桶至廣西百色鐵路建設正酣;右江“黃金水道”提級融入平陸運河經濟帶……

  從2005年起,百色結束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這20年間,百色公路通車里程達2.82萬公里,農村公路佔2.42萬公里。昔日“邊地僻野”,如今變身區域交通樞紐,徹底終結了美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遺憾。

  交通的暢通讓遠方的美景變得觸手可及,游客“快”進景區、“慢”游美景,享受詩意生活。

  “踩油門都捨不得用力,生怕錯過沿途風光!”自駕游客黎盛宇的讚嘆,道出合那高速的魅力。這條風景如畫的公路上,車流如織,那坡縣尼的呀田園景區傳出的壯族山歌,隨風流淌在車流之間。

  “我們推進‘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多條精品線路。”百色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梁曉介紹,“品果香·紅色沃土研學之旅”“覓清涼·山野活力輕探險之旅”“游邊關·邊城秘境探尋之旅”“尋風情·壯美民俗體驗之旅”等,每條線路可暢玩3—5天,讓游客漫游往返。

  道路似玉帶,沿途好風景。百色持續推進“一縱三橫”綜合交通走廊和“二環八向”綜合交通通道建設,在“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藍圖中不斷落筆,並聯動沿線資源,將分散的景點、村落、産業園有機串聯,以路串景、以景融路,推動道路從單一“通行功能”向文旅“體驗場景”升級,為游客提供“行一路、游一路、品一路”的新體驗。

  場景上新,“頭回客”變“回頭客”

  交通打通“進門路”,如何留住八方客?百色答好“體驗題”,讓游客從“逛景點”變成“玩特色”。

  “白天游山水,晚上品美食、看球賽、賞民俗,這趟旅行值了!”遼寧游客黎帥乘遊船覽右江風光,赴平果市看職業足球賽、唱嘹歌,興致盎然。

  在田陽區田州古城吃酸嘢,到田東縣濕地公園賞生態美景,赴德保縣矮馬王國騎矮馬,去凌雲縣浩坤湖划槳板,探秘樂業縣大石圍天坑群,登田林縣戲&學壯劇,趕隆林各族自治縣“天上的街市”,參觀西林縣宮保府了解“一門三總督”故事……從單一景點觀光到全景深度體驗,百色各地精準進行差異化定位,避免“千景一面”,讓游客沉醉其間。

  同時,百色加快景區提質升級,培育更多“網紅打卡點”和沉浸式消費場景,推動“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轉變。今年,百色圍繞“沿着紅色足跡游百色”“唱着山歌游百色”“跟着賽事游百色”等主題,精心謀劃特色活動,打造多元消費新場景,吸引游客“深度游”,又能將可感可觸的“文化記憶”帶回家。

  “我們建立多部門統籌協調機制,通過提升服務水平、發掘本地特色、暢通監管渠道等措施,增強文旅産業競爭力,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百色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陸波説。

  持續的努力換來亮眼的成績單,百色文旅的“流量”穩步變成可持續的“增量”。今年1—9月,全市接待游客人數5759.96萬人次,同比增長15.31%;旅游收入593.63億元,同比增長15.58%。

  科技賦能,激活“乘數效應”

  紅色文化、邊關風情、生態景觀、民俗風情等豐富的文旅資源為百色帶來巨大流量,但要將流量變為“留量”,讓“一時熱”轉為“長久熱”,需要遵循規律,更需要大膽探索。百色借承辦2025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契機,從供需兩端精準發力,既發揮資源優勢,又以科技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激發消費潛力。

  “1930年秋,鄧小平同志在百色林逢調研時,因走得匆忙,將一根長81厘米的白藤馬鞭遺留在飯堂……”10月28日,百色起義紀念館內,講解員深情講述,聲光電技術還原的歷史場景,讓現場游客仿佛親歷那段歲月。

  一根馬鞭,承載着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更折射出百色文旅的創新實踐——百色起義紀念館通過建設紅色基因庫和文物數字化項目(第一期),通過採集文物相關數據、建立文物數字資源庫、運用3D掃描技術打造“數字文物保護利用展示墻”,讓靜態陳列的文物“動起來”。自1999年開館以來,超2000萬人次在此追尋紅色記憶。

  從歷史場景到全域服務,百色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文旅”模式,依託智慧旅游平台與557家商家合作,根據游客的需求設計個性化的旅游線路,推薦景點、美食、酒店和相關活動,構建貼心的“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讓旅行更便捷。

  為進一步提升游客體驗,百色研發出全區首個可視化氣象景觀預報産品,對靖西市通靈大峽谷瀑布“豐盈度”進行預報。借助“百色新氣象”小程序,游客可遠程欣賞瀑布實時美景,還能查詢未來一週的預報圖,輕鬆掌握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最佳觀賞時機。

  此外,百色還對紅色歷史、自然奇觀、非遺文創等進行創造性復現、創新性解讀與沉浸式呈現,如建設百色起義紀念園5G-A沉浸式大空間VR、凌雲浩坤湖智慧景區等項目,打造“百香百色”品牌及開發特色旅游商品,放大文旅消費“乘數效應”。

  “我們以新思維推動打造新項目、構建新業態、開發新産品、推出新營銷、提供新服務,全力打造現代文旅産業新體系,加快推進文化旅游強市建設,賦能百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百色市委書記黃汝生的話,勾勒出該市文旅清晰的發展藍圖。

  右江潮涌,紅城煥彩。百色以“文旅+”為紐帶,推動文體旅、文商旅、農文旅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繪就交通暢通、産業交融、成果共享的壯美圖景,讓千姿百色持續“火熱”,續寫文旅發展新篇章。(記者 凌聰)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