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海攜手共奮進 邕城蝶變譜新篇——粵桂東西部協作助力南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粵桂協作花卉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産業園裏,工人們忙着修剪花枝;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無人機實訓室內,學生認真學習無人機操控技術;光儲蓄超充示範站的光伏車棚下,新能源汽車正在快速充電……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是粵桂東西部協作在南寧結出的碩果。
2021年以來,深圳市與南寧市結對協作,福田區重點幫扶上林、馬山、隆安三縣。五載耕耘,山海情深,從産業共建到人才交流,從消費幫扶到民生改善,協作逐步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從“幫扶”向“共贏”升級,粵桂協作的“深邕模式”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強勁發展動能。
産業協作 從“輸血”到“造血”的升級之路
在位於上林縣的粵桂協作花卉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産業園,連片的智能溫控大棚內,蝴蝶蘭嬌艷欲滴。廣西億成花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們熟練地修剪花枝、打包發貨,這批花卉將銷往越南。“以前在家務農,收入很少,現在在園區務工,每月工資3000元,還能照顧老人孩子。”上林縣巷賢鎮興塘村張磨莊村民韋玉華一邊整理花苗一邊説。
這座開建於2022年的産業園規劃總面積1.3萬畝,其中核心區規劃面積約350畝,計劃總投資4.6億元。目前,已引進5家廣東企業,其中投産運營4家,正在建設1家。園區通過政府扶持、企業投資、農民參與“三管齊下”模式,大力發展蘭花大棚種植,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52.75萬元,帶動群眾就近就業1000多人。
粵桂協作不僅“送項目”,也“造引擎”。上林縣福林産業園引進菲越技術、天盛光電等9家企業,計劃投資16億元,打造電子信息産業集群;隆安縣引入深圳百果園建設水牛奶基地;馬山縣探索“飛地園區”聯合招商……一批特色産業順利發展,成為縣域經濟新支柱。
“協作不是簡單的給錢給物,而是幫我們建機制、育産業。”南寧市粵桂協作辦公室負責人説,“從規劃到政策,從機構到措施,我們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協作體系。”近5年,深邕兩市共同&&《粵桂協作優惠政策》,設立粵桂協作專責組,推動協作工作系統化、常態化、長效化。同時,南寧累計投入粵桂協作資金7.43億元,實施項目188個,引進落地企業130家,實際投資額80.4億元。
人才賦能 從“授魚”到“授漁”的智慧實踐
近日,馬山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無人機實訓室裏,16歲學生李有榜手握操控桿,緊盯屏幕中模擬飛行的無人機。“學會航拍和植保技術後,我想成立校級無人機協會,以後還打算開展農業無人機服務業務。”他信心滿滿地説。
2025年8月,南寧首個縣域職校無人機專業在該校設立,深圳市福田區協調深圳院校輸出“崗課賽證”課程體系,粵桂資金投入600萬元,建設600平方米實訓基地,配備30余架無人機和四大功能室。“我們瞄準低空經濟新賽道,培養可服務於農業植保、跨境物流等領域的人才。”來自深圳市福田區華強職業技術學校,挂任馬山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的郭可人介紹,每年該校的無人機專業將培訓200人次。
“深圳老師帶來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新的教育理念。”馬山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黨委書記黃雅躍説。依託粵桂協作,該校與華強職校結對開展“組團式”幫扶,引入名師團隊,共建專業課程。
人才協作的維度不斷拓展。自開展協作以來,深圳派出282名幹部人才駐縣幫扶,南寧選派480名幹部赴深學習,騰訊“耕耘者”振興計劃培訓鄉村振興幹部5704人次,“組團式”教育幫扶讓馬山職校與深圳名校結對……“我們學到了市場化、精細化的思維方式。”上林縣巷賢鎮耀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覃玉鋒&&,“深圳帶來的不只是技術,還有視野和理念。”
“授漁”的實踐遍佈協作一線,幫扶溫度可觸可感。隆安縣震東集中安置區深化“小梁送工”粵桂勞務協作品牌建設,組織18.5萬人次靈活就業;粵桂協作資金援建48個幫扶車間,吸納1.3萬農村勞動力;3縣10所學校、5家醫院與深圳結對……目前,深圳社會各界投入幫扶資金及物資折款超8000萬元,結對學校、醫院、鄉鎮、村社58個,推動幫扶從“單點發力”走向“全域聯動”。
綠色創新 從“傳統”到“未來”的格局之變
近日,在福田·隆安粵桂協作共建光儲超充示範站的蝶形光伏車棚下,新能源汽車正在超充樁前快速補能。“一秒一公里,比加油還方便。”車主韋濤讚嘆道。這座粵桂共建的光儲超充示範站,引入華為全液冷技術,年減碳70噸,收益反哺村級集體,惠及2.4萬人。
清晨,隆安縣布泉河畔薄霧輕籠,“九龍客棧”民宿內,布泉鄉龍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陸有珍準備迎接新一批游客,“今年3月開業後,至今民宿收入達48萬元。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布泉鄉用968萬元粵桂協作資金激活農文旅融合,游客停留時間從2小時延至4小時,曾經的“窮山溝”成了“聚寶盆”。
另外,深圳企業前海鵬峰在隆安縣打造近3900畝智慧蔗田,通過“五化”種植讓畝産量從4噸提高至6噸。從産業幫扶到科技賦能,協作的“綠色基因”深入肌理。
如今,深邕攜手邁向更廣闊舞&,南寧(深圳)東盟産業合作區加快建設、深圳精品展銷中心落戶南寧萬象城……“深圳企業+南寧資源”“深圳研發+南寧製造”的模式愈發成熟,粵桂協作的畫卷仍在鋪展。“下一步,我們將推動協作從産業向科技、綠色、數字領域拓展,從單向幫扶向雙向共贏升級。”南寧市粵桂協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
今日南寧,山海協作的種子已長成繁茂森林。粵桂協作把深圳的闖勁融入南寧的實幹,讓“粵桂故事”不僅有數據的力度,還有民生的溫度。(記者 賓藝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