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甲天下的山水,遇上奔騰而來的人工智能,會激起怎樣的迴響?當壯鄉的山歌被數字人重新唱響,又將煥發怎樣的生機?今日廣西,正以AI為筆、文化為墨,在“AI+文旅”的畫卷上,繪就一幅傳統與現代共振、智慧與山水共鳴的生動圖景。
當前,廣西正積極推進“AI+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依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全面重塑文旅場景、優化景區運營機制、升級旅游服務體系,致力於為游客構建更加便捷、舒適與多元的智慧旅游體驗,為區域文旅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桂林漓江兩岸風光。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AI展演:沉浸式體驗,讓文旅“活”起來
在廣西規劃館的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國內首部AI沉浸式劇目《白澤的奇幻旅程》正持續引發關注。它打破“你演我看”的傳統模式,讓觀眾走進劇情,與角色互動,在AI編織的奇幻世界中成為故事的一部分。整個展演中心踐行“全館皆AI,無處不智能”,已成為廣西智慧文旅的一張閃亮名片。
廣西民族博物館裏,國寶“乘騎水鳥飾變形羽人紋銅鼓”不再靜默——通過三維影像技術,它“懸浮”於空中,紋路清晰可見。觀眾輕觸展櫃玻璃,靈動的“銅鼓精靈”躍然而出,講述千年往事。這背後,是廣西旅發科技與旅發元境公司聯合打造的元宇宙AI文物全息櫃,以DeepSeek大模型為“智慧大腦”,讓歷史真正“活”了過來。

這是廣西民族博物館日前展出的三國乘騎水鳥飾變形羽人紋銅鼓。新華社記者 覃廣華 攝
廣西旅發元境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今年重點打造AI創新融合産品矩陣,現階段在“人工智能+文化+科技”領域取得了進一步的突破性技術成果,實現了以三維重構數據直接驅動AIGC素材庫與全息展示內容,形成“採集—創作—展示”一體化産業鏈,讓文物“活”起來,為游客打造“視—聽—觸”一體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不去桂林,在南寧也能游‘漓江’!”在南寧之夜景區,《漓江&&圖-廣旅數字藝術空間》讓游客驚嘆不已。原本靜態的水墨長卷,在AI技術賦能下,水波流動、鳥鳴環繞,呈現出立體化的動態全景,讓人真正步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意境界,這是傳統藝術IP與AI文旅技術融合的創新實踐。不光是&&漓江,左江花山岩畫借助AI技術也“動”起來,游客可身臨其境體驗“自在山水境,人在畫中游”,感受古駱越祭祀場景。
9月,北海發布了“智慧文旅場景矩陣”,此次發布的四大場景矩陣,涵蓋智慧融合、管理調度、創新保障、國際合作等領域,在智慧文旅融合創新場景中,銀灘、潿洲島、紅樹林、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等核心景區開放AI應用,支持AR實景導覽、AIGC內容生成、數字人講解、個性化行程規劃等技術落地,讓千年海絲文化“活起來”、讓旅游體驗“智起來”。
這是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的海絲首港景區。新華社發(林啟波 攝)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智慧文旅場景矩陣”,目的在於打造人工智能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示範樣板,構建起從技術研發到應用落地、從本地實踐到跨境輸出的完整生態體系。積極探索AI賦能文旅産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廣西多元的歷史文化、秀美山水與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為人工智能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天然試驗場。各地文旅部門和景區應注重融合創新,通過AI深度挖掘山水文化內涵,打造沉浸式體驗,滿足個性化需求,提升游客體驗,推動廣西文旅高質量發展。
AI智慧服務:貼心伴游,讓旅程“暖”起來
“唱山歌咧,這邊唱來那邊和……”AI數字人“劉三姐”不僅能對歌,更能對話,成為游客身邊的“出游搭子”。搭載於“一鍵游廣西”智慧平台的“三姐伴游”助手,提供智能問答、行程定制、AI旅拍、實時導覽等全流程服務,真正實現“三姐在手,暢游廣西”。這位永不疲倦的數字大使,正推動廣西文旅從“被動觀賞”走向“主動互動”,從“線下空間”延伸至“數字世界”。
據了解,“一鍵游廣西”作為全區智慧文旅的“全能管家”,已完成32個板塊、181個頁面、370項功能的升級,構建起覆蓋游前、游中、游後的“一站式”服務體系。平台還積極布局元宇宙生態,成立國內首個元宇宙院士工作站,並推出廣西首個文旅元宇宙數字體驗館“元境空間”,通過AR、AI、大數據等技術,為游客提供虛擬導游、智能客服等沉浸式服務。截至今年10月底,“一鍵游廣西”平台已聯通自治區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等13個部門的20項數據,歸集全區涉文旅有效數據超24億條。區、市、縣文旅資源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初步形成全區文旅“一張網”。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拍攝的黃姚古鎮風光。(無人機照片)CICPHOTO/黎豪圖 攝
在有着近千年歷史的黃姚古鎮,AI也悄然賦能古老街巷。依託高精度定位技術,智能導游系統化身“私人管家”,通過三維地圖導航技術,AI導游系統可根據游客位置與偏好,實時規劃路線、講解歷史、推薦特色店舖。黃姚古鎮已完成景區二維碼智能指示牌的部署,室內外定位數據和語言講解製作也一應俱全,只要一碼輕掃,游客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底蘊,還能享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便捷與舒適,智慧之旅隨之開啟。
景區客流、交通路況、天氣預警等信息實時跳動,一條條調度指令無聲流轉……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聚焦游客需求,打造假日旅游指揮調度智慧監管平台,並以智慧監管平台為依託,將AI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旅游市場治理全鏈條,於2025年精準發布3730條預警信息,並為應對漓江交通癱瘓、憑祥游客滯留等突發事件,提供了調度接駁車、開放政府停車場等解決方案。以智慧監管平台為抓手,將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深度融合,廣西實現旅游市場治理從“人海戰術”向“數據驅動”轉變。
當AI數字人“劉三姐”婉轉歌唱,當智能服務在山水間無聲流淌,八桂大地的文旅圖景正被改寫。山水風光,因智能解説而更顯靈動;民俗文化,借互動載體得以鮮活傳承。這不再僅是傳統的觀光,而是以科技為舟、文化為帆的深度體驗。
AI+未來:融合共生,為文旅注入“長效活力”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正為文旅産業帶來結構性變革。文旅産業長期以來依賴大量的人力服務。AI的引入,驅動整個産業向精細化、智能化、高效率邁進。AI的大數據分享能精準預測客流、智能導游、AI行程規劃等服務,實現了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極大地提升了旅游的便捷性。
10月3日,游客在廣西桂林市榕湖乘船游覽。新華社發(劉崢 攝)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廣西深厚的歷史文化、秀美山水與喀斯特地貌,為“AI+文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獨特根基。各地應聚焦於融合創新,利用人工智能深度詮釋山水文化的核心價值,創新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精準響應游客多元化與個性化需求,以此全面提升文旅産業的質量與能級。
人工智能賦能文旅産業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以“智匯北海·揚帆東盟·共築文旅新高地”為主題的中國—東盟人工智能+文旅創新應用大賽頒獎儀式,於9月在南寧收官。本次大賽是廣西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場景突圍”文旅賽道的代表,自啟動以來吸引了336家企業、170所高校的506個項目參賽,涵蓋智能導覽、東盟文化數字化等多領域的優秀成果脫穎而出,為推動AI+文旅産業轉型升級、跨境合作提供了新路徑。
11月23日至24日,2025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將在百色市舉行,大會將以“相約千姿百色 暢游壯美廣西”為主題,全面展示廣西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新氣象。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大會將突出數智賦能、文化出彩、跨界融合、開放合作四大亮點。大會特邀AI領軍企業參展,40余家參展企業將集中展示AI在智能管理、智慧服務、沉浸式體驗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開啟智慧文旅新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