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坑花河藏奇景
“3、2、1,亮了!”隨着倒計時結束,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棉花天坑景區的懸崖書店在夜色中被點亮,暖黃色的燈光映照在山崖之上,宛如山間明珠。此刻,也開啟了“壯美廣西·打卡魅力四射新八桂”文旅融合主題採訪活動北線最後一站的行程。
11月20—21日,採訪團走進全國最受歡迎小眾旅游目的地——河池,探訪隱匿於山水之間的寧靜景區、會開花的河流,以及煥發新生的民族風情。
車輛駛離城市,深入羅城山野,抵達以喀斯特地質奇觀為核心的棉花天坑景區,這裡集“一坑、一洞、一寨”於一體,是特大型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採訪團乘坐小火車前往長生洞。小火車緩緩穿行於山崖之上,窗外掠過鬱鬱蔥蔥的樹木,山腳下是仫佬族特色村寨的屋頂。曾幾何時,這裡交通閉塞、貧困落後,“守着天坑吃不上飯”。而自2017年旅游開發啟動以來,村莊迎來轉機,茅草屋變身精品民宿,村民吃上旅游飯,昔日的天塹成為今天的“天賜”。
“這裡不僅有美景,更有美麗的故事,讓我感受到鄉村振興的脈搏。”光明日報廣西記者站記者嚴藝蓮感嘆。
進入長生洞,仿佛踏入另一個世界。鐘乳石千姿百態,似飛禽走獸,又如奇珍異果。在彩色燈光的映照下,洞中倒影斑斕迷離,與仫佬族的古老傳説交織成一段段神秘故事。
深326米、直徑305米的棉花天坑,形如巨型漏斗,四面崖壁險峻。探訪完長生洞,採訪團沿着天坑陡峭的步道不斷上下移動,雖步履艱難,卻無人言棄。
“終於明白增強‘四力’為什麼把‘腳力’放在第一位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郭凱倩的笑言,引發大家共鳴。當天,不少人的運動步數突破兩萬,但在森林覆蓋率超90%的天然氧吧中,無人感到疲憊,只有征服自然的暢快。
夜幕降臨,採訪團入住建在懸崖旁的酒店。推窗見山,抬頭望星,靜謐中唯有風聲與蟲鳴相伴,成為此行中最具詩意的住宿體驗。
11月21日,採訪團轉往都安瑤族自治縣大興鎮瑋走屯。河水清澈見底,海菜花如繁星鋪灑,形成“會開花的河”。每年5月至11月,這裡成為攝影與水上運動的天堂。科技日報廣西記者站記者韋秋瑩多次到訪,她説:“每次來,都感受到生態與文旅的和諧共鳴。”
“昂薩密、羅蘇開……”走進都安花密樣民族服裝中心,布努瑤迎客歌聲響起。這裡將傳統瑤族服飾與現代設計融合,讓古老紋樣煥發時尚光彩。
瑤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潘沛玲介紹,僅營業3個月時間,瑤服租賃業務收入就達19萬餘元。“游客通過山水認識都安,再通過服飾了解文化,這才是真正的文旅融合。”
從深山小眾景點到文旅名片,河池的一座天坑、一條花河,講述着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共生的故事。這裡不僅是地理的奇觀,更是文化傳承、生態守護與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野。(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龍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