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産業從“可觀”走向“可感”-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22 09:18:37
來源:廣西日報

文創産業從“可觀”走向“可感”

字體:

原標題:文創産業從“可觀”走向“可感”

  11月21日,晨光熹微,百色市解放街嶺南風格的騎樓廊柱之間,游客三三兩兩漫步,腳步放得很輕。“這裡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辦公室和住室十分簡樸……”粵東會館內,一位游客帶着兒子認真聆聽講解。

  解放街長300余米,寬10米,是百色城區嶺南騎樓特色歷史建築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條老街,迄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我小的時候,這條街可是百色最繁華的街道。”年過六旬的市民林瑞偉説。如今,這裡既有小吃店、雜貨舖的老風味,又有咖啡館、手作工坊的新業態。

  “印章有粵東會館、清風樓、解放街騎樓等圖案,可以蓋章留念……”在粵東會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游客林玲購買了一個空白卷軸,蓋上印章,還選購冰箱貼、徽章等文創産品。其中,一款文創冰箱貼一套共4枚,分別有當地四個歷史地標建築,還襯以石榴花、三角梅、木棉花、芒果等特色圖案。

  一家藍靛染非遺技藝體驗店內,前區售賣服飾、擺件等手工藝品,中區開設體驗工坊讓游客體驗扎染技藝;後區則是染布區。“我們以純植物藍靛染為主,游客可體驗扎染、型糊染和蠟染3種技藝。”店主陸翠英介紹,土布矮馬造型挂件等文創産品深受游客青睞。

  近年來,百色在保留解放街歷史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引入扎染、雕刻、麼乜等非遺體驗店,新業態、新場景、新産品為游客帶來豐富體驗。

  “我們推出的書燈冰箱貼、屏風集章本等3款新品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審美,‘圈粉’年輕人。”百色起義紀念館社會宣傳教育科副科長車龍娜介紹,紀念館深度挖掘歷史文化,開發近30款文創産品。

  右江區福祿村依託“印象·那西”非遺項目,開發百餘款“紅色+非遺”文創産品;靖西市推出繡球燈、鑰匙扣、香包等時尚新品;德保縣設計一系列矮馬玩偶、挂件、文具等文創産品……如今,百色的文創産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據悉,百色以承辦2025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推動人工智能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其中,粵東會館通過AR技術打造互動場景,德保吉星岩運用全息投影營造震撼視覺效果,推動文創産業從“可觀”走向“可感”,而這些根植於紅色歷史與民族文化的創意産品,成為游客可以帶回家的“百色記憶”。(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凌聰 通訊員 歐賢)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