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1月21日電(龐獻 馮曉曉)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河池在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建設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等領域邁向新階段,2021—2024年,全市經濟社會生産總值年均增長5.36%。2024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404.15億元,增長5.3%,增速排全區第五,一産、二産增速分別排全區第一、第二。
積極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建設,河池對外開放合作與交通建設成效顯著。依託粵桂協作發展先行示範區,累計獲廣東財政協作資金18.49億元,實施協作項目383個,推動優質農産品進入大灣區。與貴州黔南州達成戰略合作,並在上海、深圳等地設立産業合作中心。深化國際交流,舉辦巴馬大健康産業發展交流會,簽發RCEP原産地證書293份,助力企業融入國際産業鏈。交通方面,廣西首條時速350公里貴南高鐵全線貫通,關鍵工程龍灘水電站1000噸級通航建築物即將開工,立體交通網絡持續完善。
加快推進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河池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規模化、園區化引領,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關鍵金屬生産基地。全面啟動8萬噸錫、60萬噸鋅、20萬噸鉛等重大項目,致力建設全球最大錫基地和國內最大鋅鉛基地,並帶動銦、鍺、銻等關鍵金屬實現全國最大産量規模。同時構建多元穩定的礦源供應體系,已在俄羅斯、緬甸及貴州等多地建立穩固合作關係。
在高質量發展産業體系方面,河池着力構建“2+5+N”工業體系,稀有金屬、紡織服裝兩大支柱産業躋身全區先進製造業集群,2024年規上工業總産值增速位居全區首位。繭絲加工能力連續15年保持全國地級市第一。農業方面,形成“1+10+N”産業體系,肉牛肉羊飼養量連續9年全區第一,建成全區首個國家級肉牛産業集群;桑園面積和蠶繭産量連續20年全國地級市第一,成功創建全國首個蠶桑優勢特色産業集群。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新賽道上,河池推進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通過品牌創建、業態煥新、區域聯動釋放魅力。已頒佈4部文旅類地方性法規,擁有39家國家4A級景區。與百色、黔南州聯手打造“天字號”旅游目的地,推出4條精品線路。“十四五”期間累計接待游客1.87億人次,實現旅游消費2071.68億元。
河池市市長王軍説,下一步,河池將牢牢把握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戰略機遇,狠抓重大戰略謀劃實施,狠抓國家政策充分釋放的機遇,狠抓科技創新對新質生産力的驅動,狠抓牽引性強的重大項目,狠抓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狠抓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衝刺提效建設“六新河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