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北海煥彩-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20 09:18:11
來源:廣西日報

文旅融合 北海煥彩

字體:

原標題:文旅融合 北海煥彩

  探訪僑港“前世今生”、走進“北海第一漁村”、漫步“天下第一灘”……11月18—19日,“壯美廣西·打卡魅力四射新八桂”文旅融合主題採訪活動南線行程第三站來到北海。每到一處,採訪團成員都真切感受到北海這座濱海名城文旅深度融合的氣息與脈動。

  “僑港鎮是全國唯一的安置越南歸僑建制鎮。昔日的荒沙灘,如今蛻變為明星小鎮……”在僑港華僑歷史展覽館裏,講解員娓娓道來,向採訪團講述僑港故事。採訪團成員穿梭於難僑歸國、疍家文化、歸僑文化、家國文化等展區,透過歷史影像,了解僑港40余載從荒涼到繁榮的發展變遷。

  “明年你們再來,漁港將是另外一個樣子!”僑港鎮黨委書記梁鋒介紹,經過40餘年發展,僑港鎮已躋身全國漁業重鎮和旅游名鎮之列,今年以來,僑港鎮接待游客量突破1200萬人次。目前,電建漁港碼頭改造工程正穩步推進,建成後將形成集裝卸倉儲、冷鏈加工、漁業貿易、物流配送及海鮮餐飲於一體的智慧碼頭。未來,該鎮將瞄準百億級農文旅産業強鎮目標,打造廣西最大的海産品集散基地。

  在“北海第一漁村”電建村,採訪團成員沉浸式體驗漁耕文化,在漁耕文化館、蝦米工坊,他們被各個時期的打漁工具及蝦米製作工藝所吸引,紛紛掏出相機、手機拍攝。

  “近年來,僑港鎮充分發揮‘海上黨旗紅’黨建品牌引領作用,深挖濱海漁村歷史,將時尚元素與疍家文化融合,不斷豐富文旅資源,過去‘臟亂差’的電建村變成有名的網紅打卡地。”僑港鎮電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陵泉介紹。

  據了解,電建村立足“漁業+文旅”定位,將疍家文化、歸僑文化深度植入旅游開發,村民將傳統蝦米製作技藝轉化為特色旅游産品、民房升級為主題民宿,村里民宿超過100家,實現文化旅游與生産生活有機融合。與此同時,電建村“蝦米第一村”美譽享譽區內外,全村有27家蝦米加工廠,每年加工蝦米約1萬噸,年收入約1.5億元,走上品牌化、規模化的産業發展道路。

  “在僑港,我既體悟到僑民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感受到了北海推動僑鄉發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伊陽丹感慨地説。

  在銀灘景區,儘管當日氣溫低至10℃左右,但海天一色、灘凈沙白的美景還是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玩。“沒想到冬天的海邊也這麼多人,不愧是天下第一灘。”採訪團成員韋淞感嘆。

  “我們深耕特色文旅,以科技賦能,不斷提升服務品質,今年1—10月,銀灘景區共接待游客1486.45萬人次。”北海銀灘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潔介紹。

  “近年來,北海深耕‘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推動文旅與科技、漁業、演藝等産業深度聯動,催生出一批廣受市場青睞的新業態、新産品,為城市文旅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廣西旅游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劉芮宏&&,期待北海持續加大文旅産品研發創新力度,聚焦“一老一小”市場需求,豐富海洋科普、自然探索等親子研學內容,打造更多差異化的旅游産品,進一步拓寬文旅市場邊界,助力北海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賓士雄)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