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困境兒童向陽生長
午後陽光穿過枝葉,將斑駁光影投在南寧市兒童福利院(南寧市孤殘兒童特殊教育學校)操場上。樹蔭下,孩子們或練習打鼓,或嬉戲玩耍。
11月19日,記者來到南寧市兒童福利院。離操場不遠的教室裏,2025級園藝技術中職班的孩子們,正專注聆聽班主任何芹的提問:“如何安全乘坐公交車?”“怎樣選擇地鐵線路?”16歲的小霖聽得格外認真。
患有孤獨症、智力三級殘疾的小霖,今年9月借助南寧市社會福利院“開門辦院”的契機,從社會學校轉入該校學習。“我喜歡花草,以後想開一家花店。”小霖靦腆地告訴記者,入學以來,他學到了園藝知識,找到了學習目標。
距離福利院數百米處的“夢想職達鋪”,為孩子們打開了通往自立的希望之窗。走進商店,貨架上陳列着福利院孩子手工製作的花卉及全區各地特産,幾個年輕身影正忙着整理商品。
“韋總您好,螺螄粉禮盒裝賣完了,可以進貨了。”輪椅上的小卓手指略顯吃力卻精準地敲擊鍵盤,與供貨商溝通。因腦癱導致肢體殘疾的他自幼在福利院長大,如今已是中職二年級學生,憑藉個人努力成為了“夢想職達鋪”店長。
“這些推文是我寫的,以後想從事自媒體工作。”小卓一邊説,一邊向記者展示微信上的作品。“職業教育和‘夢想職達鋪’改變了我,要勇於追求夢想。”
南寧市社會福利院黨總支部書記畢文錚介紹,該院積極構建兒童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為機構內集中養育的孤殘兒童提供“養教醫康社”一體化服務,通過“開門辦院”推動優質特教資源惠及更多殘障兒童。今年9月,福利院首次面向全區招收25名中職新生,開展園藝技術等中職專業學習,構建起“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全學段特殊教育體系,目前在校學生300餘人。
11月17日,在欽州市兒童福利院康復特教中心,嶄新的教室裏,孩子們在老師引導下專注互動;感統訓練室內,康復治療師陪伴孩子進行前庭功能訓練。
回憶起之前護理重度腦癱患兒小航的經歷,康復治療師彭靜依然心情激動。
6歲前是重度腦癱患兒康復黃金期。剛接觸小航時,孩子既不能坐立也不會翻身。彭靜查閱檔案、精準評估後,制定了個性化訓練方案。一年來,經過每天不間斷訓練,小航終於實現獨坐和翻身。
“寶貝會翻身了!”當時看到這一幕,彭靜不禁淚水奪眶而出。
“孩子每一點進步,都來之不易。哪怕微小的變化,都是奇蹟,對成長都至關重要。”她説。
“我們以‘最有利於兒童’為原則,新建市兒童福利院康復特教中心,為困境兒童提供托養、康復、特教服務。”欽州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科長李璐茜介紹,福利院拓展“開門辦院”服務模式,為社區殘障兒童提供“課程訓練+託管照料”一站式服務。
“全區兒童福利機構孤殘兒童全部實現設區市一級集中養育,15家集中養育兒童的福利機構持續提升養、治、康、教服務水平。”自治區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副處長嚴曉軍&&,“十四五”以來,廣西兒童福利機構積極探索“開門辦院”,面向社會困難家庭提供殘疾兒童康復、困境兒童替代養育。投入1200萬元實施全區特殊兒童康復服務項目,惠及全區困難家庭殘疾兒童867人次。
針對我區農村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群體龐大的特點,全區組建起由1300多名鄉鎮兒童督導員、1.7萬名村(居)兒童主任的工作力量。2022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聯合多部門開展牽手“童”行公益行動,在自治區層面組織10期示範性活動,引導各地開展關愛幫扶。
“‘十四五’期間,廣西特殊困難兒童的生活、教育、醫療得到全方位保障。”嚴曉軍&&,全區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較“十三五”末每人每月提高222元,惠及3.4萬人。“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項目,為全區考入高等院校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5000—10000元不等的助學金,惠及1萬餘人次。全區3.4萬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79.32萬名低保、特困兒童全部獲得分類醫療救助。(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何明華 通訊員 安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