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築夢三十載 秀美資源綻芳華——廣西資源縣30年發展掃描-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19 18:43:34
來源:新華網

同心築夢三十載 秀美資源綻芳華——廣西資源縣30年發展掃描

字體:

  新華網南寧11月19日電(王建成)盤王起舞、苗瑤歡歌、茶油飄香……11月18日,資源縣享受自治區待遇30周年文藝演出舉行,張燈結綵的資江燈谷兩岸氣氛熱烈、歡聲笑語。

  30年櫛風沐雨,30年團結奮進,如今的丹霞大地已告別舊日模樣,生態優、産業興、村寨美、百姓安,處處皆是欣欣向榮的畫卷。“1995年至2024年,資源縣地區生産總值從3.88億元增長至64.33億元,增長16.6倍。”資源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建華説,資源縣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指引下,依託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族人民的實幹擔當,走出了一條山區縣高質量發展新路。

演出活動現場。王建成攝

  丹霞大地“繪新景”

  資源縣地處桂北高寒山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縣平均海拔800米以上,“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是其真實寫照。長期以來,資源縣窮守着山青水秀生態美這個“綠飯碗”,卻一直沒轉化成發展的“金飯碗”,老百姓也一直“守着綠水青山卻過着苦日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源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健全常態化巡查監管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強力打擊各種違法違規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2023年,資源縣獲評“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生態保護成果得到國家級認可。

資源縣山區生態風貌。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資源縣境內流域水環境質量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標準,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達到一級A類標準,環境空氣質量優良比例達98%以上,森林覆蓋率達67.66%,居桂林市前列。生態修復面積達190余萬平方米,3段河流被列入廣西美麗幸福河湖名錄,銀竹老山資源冷杉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縣還先後榮獲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自治區首批林下經濟示範縣、自治區中藥材種植示範縣等多項國家級、自治區級殊榮,從“生態包袱”到“綠色答卷”,資源的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産業激活致富“動力源”

  拔地而起的標準化廠房、機器轟鳴的生産車間……雖已臨近寒冬,但走進資源縣中峰工業集中區這片産業熱土,處處都能感受到産業躍遷的蓬勃力量與改革創新的奔涌熱潮。一串串數據刻畫出産業向上攀升的雄心:2024年農業總産值達到30.37億元,是1995年的18.07倍;2024年工業增加值達到7.57億元,是1995年的13.04倍……

  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構成了發展的根本依託。資源縣突出自身特色,持續推動綠色優勢産業發展,建成廣西綠色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38個,“三品一標”認證33個,打造了紅提、西紅柿、辣椒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特色産業種植面積達47.06萬畝,生態養殖總産量1.39萬噸,産值28.26億元,建成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個、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8個,中峰鎮(紅提)被認定為全國農業産業強鎮項目,資源縣獲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資源縣産業園區風光。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同時,在粵桂協作機制的積極推動下,“粵資”“粵智”為資源縣注入發展血脈,助推工業與新能源提速。綠色工業逐步崛起,建成中峰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達40家(含規上企業11家),創新打造了粵桂協作生物醫藥科技産業園、修正集團資源醫藥大健康産業園、粵桂協作農副産品冷鏈倉儲物流産業園,2024年底實現園區總稅收1630萬元、規上工業總産值2.07億元。風電集群持續壯大,建成金紫山、十萬古田、雞公凸等8個風電場,總投資達79億元,裝機容量97.9萬千瓦,佔桂林市清潔能源裝機總量40%,年發電量20億千瓦時,美麗山水間源源不斷地淌出真金白銀。

  村寨“煥新顏”百姓“更安康”

  “丹霞之魂”的八角寨、“世界最美漂流基地”的五排河、“資江漂流,華夏第一”的資江……地處湘桂交界的資源縣,山清水秀,石奇林幽,既擁有雄奇的丹霞地貌,也有秀美的喀斯特山水,還有紅軍長征過資源的紅色歷史。

  “電通了,路好了,現在外地游客進來容易,特別是一到夏天,好多人過來避暑,一傳十十傳百,民宿生意好,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兩水苗族鄉塘洞村土江山經營民宿的村民陳虹米説,每到炎炎暑假,資源縣各鄉村景區景點成“網紅”。

游客在體驗長桌宴。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資源縣全面融入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發展大局,將生態優勢與休閒農業、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先後建成八角寨、資江—天門山等鄉村旅游景區,全面完成紅軍長征文化公園(廣西段)項目建設,“資水丹霞”入選第二批“桂林經典”品牌,塘洞老山界森林康養基地等7家單位入選廣西森林旅游系列品牌。資源縣接待游客數量從1995年的11萬人次提升到2024年的830.05萬人次,增加了70余倍,2024年實現旅游總消費84.7億元。

  資源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改善民生:全縣打造了七大鄉村旅游集聚區和9條休閒農業精品旅游線路,培育了廣西星級農家樂10家、精品民宿70余家;全縣農村戶廁普及率達到95.47%,生活污水處理率、農村集中供水率均達100%;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和20戶以上自然村道路通達率實現100%;先後投入1.5億元完成縣城48個老舊小區、43條背街小巷項目改造;義務教育入學率從1995年的2.17%提升至2024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0.9%;全縣公路總里程1361.26公里,較1995年增長了5倍。

資源縣鄉村宜居又宜業。資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0年底資源縣47個貧困村、7951戶30216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16.03%至全面清零,兩水苗族鄉塘洞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立足新起點,資源縣將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融入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發展大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資源篇章。”陳建華説。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