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運河潮涌潤欽州 文旅交融繪新圖
11月17—18日,“壯美廣西·打卡魅力四射新八桂”文旅融合主題採訪活動南線行程第二站來到欽州,採訪團先後在欽南區龍門港鎮、欽州老街、靈山縣大蘆古村、浦北縣陳皮産業園等地,領略欽州得天獨厚的生態景觀、豐富多元的人文風采、獨具地域特色的民族風情。
地處“世紀工程”平陸運河出海口的龍門港鎮是採訪團欽州之行的首站。採訪團漫步其中,打卡南村的文化新風繪畫墻;登臨青雲梯,遠眺北部灣的壯闊海景;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這座濱海小鎮的漁家生活與獨特魅力。
“文旅融合發展讓部分漁民轉型吃上了‘旅游飯’,推動從‘靠海吃海’向‘靠海興旅’轉變。今年龍門港鎮漁家樂、民宿訂單同比增長300%,魚幹、蝦米乾等特色農産品銷售額超200萬元。”龍門港鎮黨委副書記黃可明介紹,該鎮正全力推進游客集散中心、文化展廳、特色産品展銷中心、主題民宿、漁家餐飲及濱海景觀小品等配套設施的落地,以盡快形成多元化、高水平的龍門景區旅游業態。
在欽州老街,採訪團穿行在中山路騎樓建築群中,見證從“遺址保護”到“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探訪宋城墻遺址公園,感受歷史的厚重沉澱;走進坭興陶工坊,看匠人指尖翻飛間,陶土化為精美器物。
“欽州的文化旅游資源兼具厚度與溫度。在這次活動中,我對這座城市的風貌、人文與鄉村振興實踐有了全新認知。”當代廣西雜誌社記者張友豪每到一處,都認真聆聽講解、駐足記錄,並不時在微博分享採訪感悟,向網友推介欽州的美景。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西楹聯第一村”,靈山縣大蘆古村以古建築藝術為骨架、以傳統文化為底色,深度融入楹聯文化、孝道文化等本土基因,精心構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煙火場景,讓古村在活化利用中煥發新生。而在浦北陳皮智能公共倉內,科技感與傳統産業碰撞出火花:智能機器人沿着預設二維碼路徑靈活穿梭,憑藉精準的料箱取放工具,將陳皮精準運送至指定存儲位,展現“文旅+産業”融合的創新實踐。
“欽州通過深化‘文旅+百業’融合創新實踐,為文旅産業注入了新活力。”廣西旅游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劉芮宏説,期待欽州在平陸運河全線貫通後,加速培育“運河文旅+鄉村振興”新業態,進一步推動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持久動力。
從北部灣畔的濱海小鎮到鐫刻時光的城市老街,從楹聯滿院的古村深宅到煙火氤氳的市井小巷,在採訪團的鏡頭下,欽州以“千年陶韻”為筆、“開放襟懷”為墨,勾勒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城市畫像。接下來,採訪團將帶着欽州的獨特風景與人文故事,奔赴北海、崇左等地,繼續探尋下一段旅程。(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馮 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