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1月18日電(記者雷嘉興)記者17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近年來廣西通過優化政務服務、強化幫扶舉措、轉變監管方式以及健全響應機制為主體紓困等舉措服務支持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廣西經營主體達464.1萬戶,其中民營主體達到444.1萬戶,同比增長4.5%。
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劉軍介紹,廣西發布相關地方標準,逐步將辦理營業執照、領取稅票、刻製公章等7個事項整合為1個,辦理環節由13個壓縮到2個,材料由22份精簡到5份,實現“零成本、1個工作日辦結”;深入推進9項“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平均壓縮時間86%、精簡材料70%、減少環節73%;上線運行廣西市場監管准入一體化平台,推行市場監管領域證照聯辦,234項市場監管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網上可辦率100%,整體辦事時限壓縮60%。
在強化政策供給方面,廣西&&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並創新幫扶措施,設立“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題銀行”服務點,95家服務點共發放貸款616.3億元,惠及小微主體8.4萬戶。
此外,廣西還健全響應機制,為經營主體紓困。從2023年起,廣西建立經營主體反映問題響應處置機制,推動成立由自治區政府分管領導、政法委主要領導“雙牽頭”的工作專班,形成縱向貫通區、市、縣、鄉鎮、橫向連結18個部門的組織領導體系,調度廣西14個設區市111個縣120個産業園區共6529家部門、企事業單位,近萬名工作人員參與。數據顯示,該響應機制已累計受理處置經營主體訴求超52萬件,今年以來,全量工單解決率達95.3%,較去年提升近6個百分點。推動解決拖欠賬款6.39億元、“五險一金”問題18.9萬件等一批“急難愁盼”訴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