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1月17日電(記者梁舜)作為西電東送線路運維的基層單位,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壓輸電公司百色局曾深陷困境:地處西部,無直流工程、無海纜業務、無重大項目加持,一度被貼上“三無局”標籤,“985”“211”院校畢業生寥寥。如今,它連續10屆斬獲南方電網帶電作業比武團體冠軍,累計培育大國工匠1人、全國勞模2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等榮譽獎勵,成為南方電網系統內唯一培育出連續兩屆全國勞模的三級單位。這變化背後,是圍繞“人”的深度變革。
破局:走出去謀變與人才機製革新
“不能把客觀條件當‘停滯不前’的藉口,小米加步槍能打勝仗,我們有西電東送的‘大動脈’,就該把帶電作業的‘硬骨頭’啃成優勢。”南網超高壓公司百色局總經理陳忠偉的話,成了破局的關鍵共識。
意識到“閉門造車”不行,南網超高壓公司百色局開啟“走出去”之路。“2008年去廣州參加全國帶電作業標委會的一個會議,見的都是帶電作業書籍和規範的編寫專家,交流後才知道,我們困在自己的作業模式裏,眼界太窄了。”2025年獲評全國勞動模範的譚永殿回憶。該局的“走出去”覆蓋多維度:既對標先進技術,也組織參與各級帶電作業競賽,並派員參加行業內的專業會議,這不僅讓“帶電作業”的核心賽道更明確,後續結合走出去學到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等,帶電消缺效率也進一步提升。
南網超高壓公司百色局的譚永殿正在和同事進行業務交流。(新華社記者梁舜 攝)
為搭好“舞&”,百色局設置10余項人才專項獎勵,每年投入超100萬元用於人才激勵,考註冊證給予5000元獎勵還挂鉤薪酬;每年用30余萬元設立“創新基金”,5萬元內項目自主審批。“讓尊重一線、尊重人才不是口號,關鍵是讓每個人的價值被看見。”陳忠偉説。
成勢:從個體出彩到群體奔涌
該局的唐勇技術能手創新工作室、譚永殿勞模創新工作室,構成了“傳幫帶”的核心陣地。老師傅不僅手把手教青年員工爬塔作業、故障排查,還師徒結對開展工具優化攻關,定期組織“技術復盤會”分享消缺經驗。如今,在南網超高壓百色局輸電管理所,108名技術技能人員構成的人才隊伍中,技師以上技能等級人員達87人,佔比82.1%,其中特級技師1人、高級技師22人、技師65人,形成“老帶新、強帶弱”的人才梯隊。
1993年出生的秦名成,在2025年隨隊拿下電力行業架空輸電線路智能運檢作業創新大賽團體第一,參與研發的無人機信號增程技術獲相關專利,在工作室參與9個項目、主導1項創新成果,評上了南網內部星級工程師。“剛入企就有系統的培養安排:先經歷脫産3個月培訓,再跟着班組長輪流帶教,最後還有一對一師帶徒,4名帶教師傅中就有譚永殿,他在技術上的針對性指導,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南網超高壓公司百色局的人才梯隊建設,始終透着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中專畢業,2025年大國工匠獲得者、輸電管理所運檢五班班長唐勇説:“無論是重大作業任務還是各類技能競賽,大家都秉持‘一旦選我,用我必勝’的信念,把‘爭一流、爭唯一、爭第一’刻進工作日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