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河池市稅務部門緊扣“1+10+N”現代特色農業産業體系建設目標,以“合規築基、信用提能”系列舉措,為農企量身定制合規服務方案,讓涉稅合規成為河池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
精準糾偏,築牢誠信納稅“安全線”
在廣西壽菌園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靈芝種植園裏,倣野生培育的靈芝形態飽滿、長勢喜人。
“我們在品種選育和林地調控上投入大量精力保障産品品質,卻差點在涉稅申報上出了問題。”廣西壽菌園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建有回憶道。在“農企合規走訪”專項行動中發現,該企業因對農産品稅收政策理解偏差,將自産自銷與收購業務賬務混記,觸發了涉稅風險預警。
針對這一問題,天峨縣稅務局結合企業種植規模、銷售模式等實際情況,梳理出“收購發票開具規範”“進項稅額抵扣邊界”“核定扣除政策適用條件”等核心風險點,用“政策條文+案例解讀”的方式拆解疑惑,協助企業重新規範賬務處理,更正納稅申報數據。
如今,該企業180畝靈芝種植基地年總産值超1200萬元,在合規經營的軌道上實現穩步增長。
立足農企業態多元、需求各異的實際情況,河池市稅務部門針對不同區域農企特點制定差異化合規方案。
在金城江區,稅務部門聚焦“廣西老字號”農業企業發展需求,針對企業在申報中出現的統計口徑理解偏差問題,專項開展“政策邊界厘清”輔導,通過對比政策文件、標注易錯要點,幫助企業實現“申報前自查、申報中核對”全節點管控。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尖尖”黨員輔導團隊扎根鰻魚養殖産業一線,針對企業財務人員在農産品開票中的核心疑問,結合鰻魚養殖收購全流程,從成本核算原始憑證留存、收購發票開具時限、付款與發票對應關係等關鍵環節入手,逐項拆解政策要點、解讀適用場景,既確保企業精準享受政策紅利,又築牢合規經營防線。
合規築基,激活信用發展“新動能”
“通過徵納互動平台反映問題後,公司的納稅信用成功恢復到了A級,我們以後申請貸款、拓展市場都更有底氣。”近日,收到納稅信用復評成功通知的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韋先生説。
此前,該公司發現納稅信用等級定格在B級而非預期的A級,韋先生帶着疑惑通過“徵納互動平台”發起諮詢,這一訴求迅速被“金鑰先鋒”坐席人員響應。經核查,企業扣分項源於“未按規定設置賬簿”指標,且屬於非主觀原因的理解偏差與細節疏漏。針對此類問題,宜州區稅務局組建的“金鑰先鋒”信用修復專項團隊,構建“線上提交-專員輔導-快速流轉”全閉環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精準輔導。
聚焦信用修復與合規培育兩大關鍵,河池市稅務部門圍繞農企合規發展全鏈條需求,構建“信用修復解困+合規培育固本”的雙輪驅動服務體系,通過市級層面搭建標準化服務框架、區縣層級實施場景化精準落地,靶向化解企業即時合規風險,激活企業內生合規動力。
針對農業企業財務規範化水平不高的痛點,大化縣稅務局推出“合規建賬+精準輔導”長效服務,根據企業經營周期制定個性化輔導計劃,通過每月線上推送政策要點、不定期開展線下實操培訓,常態化提醒申報期限、發票管理等關鍵事項,通過“建賬規範-政策輔導-風險預警-信用提升”的全流程培育,大化縣農企涉稅合規率較去年提升42%,今年已有70戶納稅人實現納稅信用等級躍升至A級,切實將合規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和發展勝勢。
下一步,河池市稅務部門將持續深化“合規+信用”服務模式創新,將農企合規輔導納入常態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信用修復線上服務流程,讓合規路徑更清晰、信用價值更凸顯,護航農企在合規經營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為鄉村産業振興注入活力。(李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