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守穩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16 09:03:41
來源:廣西日報

廣西守穩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字體:

原標題:廣西守穩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路邊,一輛輛農用三輪車、皮卡車有序停放,車廂滿載芒果管護農具;山上,村民穿梭於鬱鬱蔥蔥的芒果林,施肥、控梢、防治病蟲害,忙碌而有序;村裏,彎曲的硬化道路兩旁,一幢幢漂亮樓房錯落有致,房前屋後停放着各式小汽車,燈光籃球場、舞&、太陽能路燈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

  初冬時節,走進田東縣那拔鎮六柳村,一幅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圖景在眼前鋪展。

  六柳村是田東縣最偏遠的山村,被稱為“田東縣尾”,建檔立卡貧困戶80戶291人,2020年底脫貧摘帽。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收官之年,六柳村這些年的變化,是廣西守穩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的生動實踐。

  數據顯示,全區60萬監測對象中六成以上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2024年,脫貧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4%,增速排中西部省份第4位,前進14位。

  “要是路不通,哪有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以前連做夢都想不到。”走進六柳村脫貧戶羅衛民的家,漂亮的樓房、齊全的家電,折射出基礎設施改善帶來的民生溫度。

  “以前路不好,貨車開不進果園,芒果運出村得用三輪車倒騰,損耗率超10%。現在産業路直通果園,果子新鮮,賣價也高。”村民陸忠教的話語,道出了基礎設施改善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六柳村第一書記岑篤響介紹,有了産業路,收購商的貨車當場驗貨、稱重、結算。芒果、聖女果從採摘到裝車的時間大幅縮短,新鮮度提升,地頭價每公斤提高0.6元,還為果農省下每畝300元的轉運費。

  産業就業為鄉村全面振興之基,六柳村的探索頗有代表性。

  “過去種芒果靠‘老經驗’,一斤頂多賣幾毛錢;現在學了祥光公司的技術,精品果能賣7元,普通果都比市場價高3元,一畝地多掙好幾千元。”村民羅紹益的感慨,道出了六柳村産業升級的“甜蜜密碼”。

  六柳村利用天然“錯峰寶地”的優勢,與祥光農業有限公司合作,推動1000畝土地規模化流轉發展晚熟芒果。協議明確優先吸納本村勞動力,帶動8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務工”,人均年增收1.2萬元。

  在六柳村,芒果與聖女果雙産業年産值達3870萬元。

  韋麗金是村裏響噹噹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她種植芒果200畝、山茶油50畝、板栗30畝、生薑5畝,養殖蜜蜂60箱,家庭年收入100萬元以上。

  在六柳村300公里外的貴港市,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農增收的着力點。

  當地創新“套疊法”解決發展空間問題,推進設施農業用地不動産權頒證、農業融資風險補償改革解決融資問題,形成推動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體系,構建“菌菇進廠、雞鴨上架、豬牛上樓、魚蝦上岸”立體種養場景。

  僅2023—2024年,貴港市就招引2000萬元以上設施農業項目238個,吸納農村勞動力2.3萬人就業,帶動農民人均累計增收6800多元。通過設施農業,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增至242家,帶動農戶數39.98萬戶,農戶經營增收65.99億元。“發展了産業、留住了人口、增加了收入,鄉村全面振興之路行穩致遠。”貴港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

  在廣西,不發生規模性因病返貧致貧底線同樣守得牢。記者從自治區衞生健康委獲悉,2021年以來,全區鄉村醫療衞生服務“空白點”持續實現動態清零;大病慢病患者持續得到分類救治,全區累計救治30種大病患者18.48萬人次,救治率達99.99%,50余萬名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嚴重精神障礙等四種重點患者慢性病簽約率連續多年保持100%。

  今年,我區探索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堅持開髮式幫扶和兜底性保障相結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同時,強化産業就業幫扶提質量。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和“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拓寬就業渠道,推動發展“零工市場”,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穩定在268.21萬人以上。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落實銜接資金5億元支持安置區發展壯大後續産業,做好就業幫扶、社區治理和社會融入相關工作。(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莫 迪 通訊員 周章師)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