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稅互動有力支持近50萬戶中小微企業 8000余億元貸款暢通經濟“毛細血管”

(製表\何冬玲)
“今年不用再為蠶繭原料和産能操心了。”11月13日,陸川縣清湖村聯昌繭絲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振業,拍了拍一捆即將發往江浙的白廠絲成品,底氣十足。這份底氣,源自公司産能升級。2024年底,一筆50余萬元銀稅互動貸款,直接支持公司新增一條蠶絲生産線,旺季産能提升40%。如今,公司每年可生産白廠絲約50噸,年産值6000萬元,滿産時能帶動160多人就業。
中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中的“毛細血管”,因資金需求短、小、頻、急,又受限於抵押物少,這些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一年前,周振業還在為原料收購、産能擴張發愁,跑了多家銀行,都因缺少抵押物被拒。
2024年底,玉林市稅務部門“稅惠助農”專項調研小組走進聯昌公司,周振業反映了公司面臨的融資難題。“稅務工作人員核查發現,我們近3年納稅信用都是B級,且沒有任何涉稅違法記錄,完全符合銀稅互動信貸産品的條件。”周振業當時又驚又喜,“我一直以為只有大企業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僅2個工作日,貸款便順利到賬,把納稅信用變成了救急錢。
聯昌公司並非個例。“十四五”期間,廣西各級稅務部門聯合金融監管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深化銀稅互動合作,提升服務質效,推動銀稅互動貸款受惠企業由納稅信用A級和B級企業向M級企業擴圍,更好地幫助企業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構建“以稅促信、以信換貸、以貸扶企”的良性循環。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全區銀稅互動貸款累計投放8066.9億元,惠及中小微企業近50萬戶。
“我們將納稅信用級別、納稅額等20項信息納入數據共享範圍,在信用融資中為企業精準‘畫像’。同時,引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擴大銀稅互動享受金融惠企財政貼息範圍,將一年期貸款利率降至3%以下。”廣西稅務局納稅服務處副處長梁靜介紹。
為緩解融資慢問題,廣西稅務部門不斷優化政銀稅數據共享交互平台,精簡認證授權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將企業完成授信審批時間縮短至5分鐘內。基於銀稅互動機制,區內多家銀行特設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融資便利服務,興業銀行南寧分行便是其中之一。
“相比傳統信貸模式,銀稅互動能讓銀行依據企業納稅信用記錄和納稅情況來評估其信用狀況,大幅縮短貸款審批時間,提高融資效率。”興業銀行南寧分行普惠金融部經理趙媛介紹。
廣西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吳堅分析指出,此舉既降低了銀行放貸風險,提升了信貸投放精準度,也激勵企業依法納稅,有利於形成“誠信納稅—融資便利—發展壯大”的良性循環。
越來越多中小微企業正通過銀稅互動獲得發展動力。在河池,銀行機構和稅務部門利用數字化手段精準匹配“企稅貸”貸款産品,為廣西天峨壯峨食品有限公司提供300萬元信用貸款,用於改造升級板栗加工設備;在崇左,廣西華林化工有限公司運用銀稅互動獲得1500萬元科創貸資金,為松香、松節油深加工提供資金保障;柳州冠姚食品有限公司憑藉較高的納稅信用等級,獲貸500萬元,緩解了擴産燃眉之急……
一條條“毛細血管”的暢通,正為廣西經濟肌體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讓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愈發堅實。(記者胡戴煒 通訊員夏蘇榮 謝 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