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桂林市臨桂區茶洞鎮的萬畝果園裏,羅漢果如碧玉綴滿藤蔓,百香果散發馥鬱香氣。
茶洞鎮素有“羅漢果原産地之鄉”的美譽,鎮上1.6萬畝羅漢果、近1萬畝百香果是當地千戶村民的“致富金果”。今年采收季以來,茶洞派出所推行“人防+技防”立體防控模式,為特色産業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7月,在羅漢果即將進入采收季的關鍵時期,派出所成立“護果專班”,聯合鎮政府開展“田間調研”活動,繪製出一張涵蓋20余處重點區域的“護果地圖”。

茶洞派出所警員手持手電筒穿梭在百香果果園中,細緻巡邏,排查可疑情況。廖嘉敏 攝

茶洞派出所警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安全知識宣講。韋佶 攝
豐收季,派出所民警、輔警與村級治安志願者組成宣傳小分隊,利用農閒時間深入各個果園,通過拉家常、發資料、講案例等通俗易懂的方式,開展針對性宣傳。派出所在果園周邊、産銷要道張貼了警示標語316條、設置安全提示牌28塊,發放安全手冊1600余份,把安全知識送到了田間地頭。
根據“護果地圖”的指引,派出所將轄區科學劃分為2個巡邏片區,每日安排4名警力分兩組,沿着果園主要道路開展常態化巡邏。在羅漢果、百香果集中成熟的采收高峰期,派出所還在溫良、安樂、護山、富合、茶洞等五個主産村委設置了臨時執勤點。
派出所還專門制定了“夜間防控專項方案”。今年以來,派出所累計投入夜間巡邏行駛里程超過1.5萬公里,排除夜間安全隱患80起。
在傳統人防的基礎上,科技的力量為果園防控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由派出所主導,在30處偏遠果園、交界地帶等案件易發區域加裝了高清紅外攝像頭,覆蓋果園面積超過1200畝。聯合各村委在公共果園、共享山路周邊補裝攝像頭12個,覆蓋盲區面積500多畝,並推動這些攝像頭與派出所平台對接,實現“一方預警、多方響應”。
如今,茶洞鎮的果園裏已經建成監控點位200余個,1萬畝重點果園實現監控全覆蓋。所有點位都接入了智能預警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可疑人員、車輛,並及時發出預警。今年以來,系統累計發出預警7次,處置效率較傳統防控模式提升48%。(吳建林 廖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