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1月13日電(牙舉成)立冬時節,廣西北海市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在退潮後展露出別樣生機。海水緩緩褪去,鬱鬱蔥蔥的紅樹林下,灘塗逐漸顯露。顏色鮮紅的招潮蟹在泥灘上緩慢踱步,而與泥色相近的彈涂魚也紛紛探出頭來,在海灘上跳躍、“爬樹”,為這片靜謐的濕地注入了靈動。

這是北海市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一角。牙舉成 攝
彈涂魚可謂灘塗上的“全能選手”。它們水陸兩棲,既會鑽洞、游泳,又能在地面跳躍,甚至擅長爬樹,因此也得了一個活潑的別名——“跳跳魚”。

這是彈涂魚。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供圖
彈涂魚被視為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的“指示劑”。這片能在海水中茁壯生長的“海上森林”,正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擁有3000多畝茂密的紅樹林,是我國南方少有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濱海國家濕地公園與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來,北海通過“退塘還林、灘塗補種、防治外來物種”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推進紅樹林的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2023年,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濕地成功晉陞為國際重要濕地,標誌着廣西在紅樹林長效保護方面取得了紮實成效。
“自治區層面&&了專門的紅樹林保護條例,並將紅樹林資源保護納入林長制、灣長制及設區市績效考評體系。周邊村屯也制定了相應的村規民約,形成了人人參與、共同守護的良好氛圍。”北海海濱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主任郭國説。
北海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在強化紅樹林資源保護的同時,適度開發生態旅游與科普教育功能,實現生態價值的良性轉化。
廣西創新構建了“空天地”一體化紅樹林監管體系,建成智慧化的紅樹林監測管理平台,對全區1.06萬公頃紅樹林實施全覆蓋、網格化監管,重點區域實現實時可視化。在執法支撐方面,廣西走在全國前列,率先開展紅樹林生態價值評估研究,結合區域生産總值與紅樹林分佈密度,制定了本地區的紅樹林樹木價值計算標準,為生態損害追賠提供了科學、可操作的依據。

北海市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風光。牙舉成 攝
生態改善也催生了惠民新業態。北海村民王嬸將自家老宅改造成“紅樹林民宿”,旅游旺季時常“一房難求”。由返鄉青年發起的“灘塗尋寶”生態研學項目,已帶動當地20多人實現就業。“這片‘海上森林’,如今成了老百姓的‘綠色銀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留在村裏發展了。”北海市銀海區銀灘鎮下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怡有感慨道。

游客在北海市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觀光。牙舉成 攝
紅樹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富集、生態服務價值極高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防風消浪、凈化海水、固碳儲碳等重要功能。“真正的保護,更高層次在於可持續發展。我們正在推進‘紅樹林生態農場’項目,探索紅樹林保護與社區發展相融合的新路徑,帶動地方生態經濟協同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草地監理中心一級主任科員劉震説。
從彈涂魚歡躍的灘塗,到百姓致富的“綠色銀行”,廣西北海的金海灣紅樹林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隨着保護體系的持續完善與生態價值的深度轉化,這片扎根於海水之間的綠意,將繼續書寫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交織的動人篇章,讓“跳跳魚”與“海上森林”的故事,永遠生機盎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