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登記認定慈善組織344家,111個縣(市、區)慈善會覆蓋率達100% 廣西“向善之力”持續壯大
慈善是傳遞溫暖的紐帶,更是社會文明的標尺。
近年來,廣西始終把慈善事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不斷織密慈善工作網絡,推動慈善力量持續壯大、事業快速發展,慈善氛圍日益濃厚。
截至目前,廣西登記認定慈善組織達344家。這些慈善力量在“暖心民政”的引領下勇擔使命,在扶弱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等方面精準發力,匯聚起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向善力量。
品牌項目引領 精準服務民生
初冬時節,梧州市蒼梧縣石橋鎮東安社區的愛心食堂裏暖意融融。亮堂的烹飪區廚具整齊,明廚亮灶全程可視;就餐區桌椅專為老年群體設計,志願者正耐心引導老人們有序就座。
“來這裡吃飯價格實惠,不用自己買菜、洗碗,還有伴聊天,對老年人來説很方便。”剛坐下的黃大叔笑着道。
作為廣西第100家愛心食堂,該食堂佔地200平方米,可供50人同時就餐,每週二、周四中午提供服務,成為社區老年群體的“幸福驛站”。
“愛心食堂由廣西慈善聯合總會聯合愛心企業廣西揚翔集團共同發起,旨在解決城鄉特殊困難老年人‘吃飯難’問題。”自治區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廣西慈善聯合總會秘書長黃禹治介紹,愛心食堂通過政府支持、慈善捐贈、企業讓利等多元籌資,保障可持續運營,既是互助互愛的生動實踐,也是“暖心民政”的具體體現。
目前,廣西已建成108家愛心食堂,累計投入資金超過250萬元,服務老年群眾5萬多人次。
愛心食堂的落地生根,是廣西慈善品牌項目精準服務民生的縮影。曾讓許多家庭愁眉不展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如今也有了救助保障。
前不久,中國移動愛“心”行動——困境先心病兒童救助計劃廣西第六期項目,組織欽州、北海、防城港市的42名先心病患兒赴天津接受治療。
“女兒的嘴唇紅潤了,恢復得很好,醫生説很快就能出院,謝謝你們!”在醫院病房裏,欽州患兒家長黃媽媽握着廣西慈善聯合總會工作人員的手感激萬分。
這個由自治區民政廳、廣西慈善聯合總會、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等聯合實施的慈善項目,為廣西0—14周歲適齡兒童提供先心病免費篩查,對具備手術條件的兒童提供全額免費手術救治,赴天津手術的兒童還能獲得3000元的交通和食宿補助。
自2015年10月啟動以來,項目已實施6期,累計篩查適齡兒童7417名,為1461名符合條件的兒童實施免費手術,手術治愈率達100%。目前,中國移動慈善基金會累計捐資4300萬元,自治區民政廳為項目協調福彩公益金530萬元,讓一個個患病兒童重獲“心”生。
這樣的特色慈善項目在八桂大地遍地開花:“桂善行·助醫項目”為困難群眾掃除病痛陰霾;“回饋家鄉”項目通過“慈善+大學生志願者+服務”的模式,覆蓋全區各地70多個活動點,1500余名農村大學生志願者為1.5萬餘名兒童送去關愛……每一個項目都精準對接需求,讓慈善暖意直達民心。
用希望托起希望 愛心接力傳薪火
涓滴愛心,匯聚成照亮生命的光;點點善意,鋪就改變命運的路。在廣西,公益慈善是一場溫暖的雙向奔赴,受助者轉身成為施助者的故事不斷上演。
河池市鳳山縣松仁村拉協屯的黃世德,是屯裏走出的第一個研究生。如今站在廣西醫科大學的講&上的他,總不忘提及當年的境遇:“福彩公益金的資助,給了我走出大山的底氣”。如今,他用知識和力量反哺家鄉,為山裏孩子點亮求學夢想。
黃世德的經歷,是廣西“福彩情·學子夢”助學項目的生動寫照。該助學項目已走過12載,3200萬元福彩公益金,照亮4842名困難家庭高三學生(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求學路,更培育出一批“受助思源、助人樂善”的愛心接力者。
貴港農村出生的陳宇良,201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到廣西科技大學任教。2013年,家庭變故曾讓他陷入困境,後來希望工程“廣西青年英才助學金”幫他順利完成博士學業。當年,他許下“十年之約”:“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給我十年,用行動回報社會。”10餘年來,他累計資助46名困難學子;2024年,他聯合廣西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設立“希望科學+基金”,承諾連續10年每年捐贈10萬元,用於資助困難學子和邊遠山區中小學科普事業。“自己淋過雨,更想為孩子們撐把傘。”陳宇良的話道出了無數接力者的心聲。
來賓市忻城縣大石山區的樊春藝,也是愛心接力的受益者。初中時,來賓市興賓區婦聯副主席蒙曉梅為她&&到愛心資助;中考後,又推薦她進入免費的希望高中就讀,如今她已成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學生。“是蒙老師改變了我的命運。”而蒙曉梅自己,也是“喝百家奶長大的領養兒”。受鄉鄰善意感召,她32年如一日投身慈善,為600多個困境孩子開展持續幫扶,助他們健康成長。
近年來,廣西大力發展現代慈善組織,建立完善慈善動員機制,培育“人人可慈善”的現代慈善理念,在全社會形成濃厚慈善氛圍,各地涌現出一批愛心人物和企業:百色市田林縣婦女麥琼方,46年用一根扁擔挑着捐贈物資走進偏遠村屯,資助125個孩子;“愛心慈善使者”獲得者黃培智,累計捐款捐物超750萬元,點亮鄉村振興的希望之光……一個個凡人善舉,傳遞着強大正能量,更激起愛心接力熱潮。
織密慈善網絡 凝聚向善力量
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體系化支撐和全民參與。
我區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發展,不斷健全覆蓋自治區、市、縣、鄉、村的五級慈善組織網絡,兩年來推動縣級慈善會增長208%;聯動企業及京津冀、粵港澳資源,2025年前三季度全區接收公益捐贈資金同比增長2.5%;舉辦兩屆“八桂慈善獎”,培育崇德向上榜樣力量。
“十四五”期間,全區慈善組織每年接受捐贈總額6億元左右,其中2024年達7.3億元、同比增長約20%。
百善之基,起於壘石。
如今,廣西慈善組織體系日益完善。全區已登記認定慈善組織344個,其中基金會111個、社會團體180個、民辦非企業53個;40個慈善組織具有公開募捐資格,67個慈善組織取得公益性社會組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全區已設立慈善會的縣(市、區)111個,覆蓋率達100%。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慈善活動。我把攢了很久的零花錢捐出來,希望我的一份心意能幫助更多的人。”防城港市第四中學學生雷佳兮的話語,道出了全民慈善的樸素心願。愛心人士王克雲在廣西“慈善一日捐”活動捐款後&&:“我們要把愛傳遞下去,為扶貧濟困、扶老救孤獻愛心。”
每年9月份,“中華慈善日”主題宣傳暨廣西“慈善一日捐”活動在全區各地蓬勃發展。2024年,活動募集(認捐)慈善款物1.05億元,約31.8萬人次參與捐贈;2025年,募集(認捐)款物達2.43億元,吸引53.1萬人次參與,愛心接力從未停歇。
各地慈善力量持續釋放民生效能:玉林市近五年來公益慈善捐資捐物逾3.4億元,惠及25萬餘人次,技能培訓超26.5萬人次,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燃眉之急,助力村集體和農民增收;百色市慈善組織2024年以來募集慈善款物3019.23萬元,實施學子圓夢、老年人助餐、困境兒童關愛等15個公益慈善項目,惠及45萬人次……
從愛心企業到普通個人,從繁華都市到和美鄉村,無數善意匯成暖流,讓困難群體感受關懷……在八桂大地,慈善已融入日常,扎根人心。(記者何明華 通訊員安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