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海生金 廣西探索林下經濟新實踐-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13 08:57:18
來源:新華網

綠海生金 廣西探索林下經濟新實踐

字體:

  初冬時節,廣西山林仍綠意盎然。山林間,五指毛桃自在舒展、油茶果沉甸甸綴滿枝頭,藏不住豐産的喜悅;林場裏,小鹿踏過青草地,在林下悠然徜徉,游人在森林康養步道上漫步,在林海裏放鬆身心……八桂大地的林下天地生機盎然,林下産業蓬勃發展,綠水青山正持續釋放生態與經濟雙重活力。

  發展林下經濟,是推動“兩山”轉化、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廣西立足森林資源優勢,持續探索多元立體化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綠色發展道路。截至2024年底,廣西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達7077萬畝,産值達1388億元;林下經濟發展惠及林農超1200萬人、促進林農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

  林下“掘金” 林特産業遍地“生花”

  廣西自古以來就有林下種養習慣,採摘野生藥材、菌類是林下經濟的雛形。作為藥食同源的典型代表,五指毛桃因適應性強、種植周期適中、市場需求旺盛,成為優質林下經濟作物之一。

  在賀州市鍾山縣兩安瑤族鄉,鍾山縣興成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廖敬華正在查看五指毛桃長勢。該合作社聚焦五指毛桃等中藥材種植,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構建了從育苗到采收的全鏈條。“基地免費向農戶傳授種植技術,承諾保底收購,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廖敬華説,在其示範帶動下,兩安瑤族鄉及鄰近區域群眾積極加入種植行列,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的富民效應。

鍾山縣興成中藥材種植合作社中藥材種植基地五指毛桃長勢旺盛。

  林下經濟的活力同樣在林場綻放。南寧樹木園國有林地面積5.8萬畝,自1998年開始規模養殖梅花鹿以來,現已發展成為華南地區梅花鹿養殖規模最大的企業。

南寧樹木園飼養員在照看梅花鹿。

  南寧樹木園將鹿呦山梅花鹿産業項目作為區直國有林場開展林下經濟“一場一品”品牌建設,打造集梅花鹿養殖加工、旅游休閒、科普觀光於一體的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林下經濟綠色産業,並建立了鹿呦山·林下生態循環創新發展區。

  南寧樹木園主任余注光介紹:“目前已建成標準化鹿舍、産品加工中心,並開發出鹿茸片、鹿血酒、鹿肉月餅等40多種産品。”

  “十四五”期間,廣西林下經濟已形成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四大産業類型;林藥、林菌、林油等38種主要模式;靈芝、茶樹油、赤蒼藤等200多種産品種類。

  多元創新 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依託現代林業産業示範區建設,廣西全面提升“林下種、林中養、林上採、林間游”立體複合經營效益。

  作為廣西林業發展排頭“雁”,各區直林場按照結合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多元森林經營模式,創新推動林下經濟提質增效。

  其中,廣西國有七坡林場積極探索以“雞血藤+”為核心的多元立體經營模式,採取“封、改、種、提、升”5種方法,形成“上中下、短中長”立體經營格局,實現林地綜合利用效率、生物多樣性和經營效益的多重提升。

  目前,該林場已實施“林林”模式達5萬畝、“林藥”“林筍”模式達6000畝,並實踐總結出“林+林(藥)”“林+林+藤+草+菌”等多元高效立體栽培模式,畝産值最高能超萬元。

七坡林場中藥材種植展示區的雞血藤。

  “油茶+N”複合經營模式是廣西林下種植的典型模式之一。廣西國有維都林場利用油茶前三年生長期冠幅不大的特點,在油茶地套種艾草、廣藿香等中藥材,實現“樹上有果摘、樹下有藥採”一地多收的高效複合經營。同時,林場還註冊“維林阜”自有品牌,將油茶及林下中藥材推向更廣闊的市場,促進産業增收。

維都林場林下套種的廣藿香。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則重點發展林菌、林筍、林藥三大林下種植模式,與國藥集團、北京同仁堂藥業等知名藥企合作,着力打造10萬畝林下生態種植示範基地,推進竹筍、靈芝等産品“三品一標”認證。同時,還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等“森林+”産業,打造集運動健身休閒、科普研學、森林康養於一體的城市森林公園,實現林下經濟特色化、綠色化、科技化、精品化、品牌化發展。

  目前,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建成連片500畝以上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超過10個,産品溯源體系超過8個,培育出七坡雞血藤、高峰八渡筍和靈芝等特色優勢産業,成功打造“八桂秀美高峰”“麓嶺”“桂之坊”等品牌矩陣。

  活“綠”創“富” 打造林下經濟特色品牌

  為推動林下産業規模化發展,廣西先後&&《廣西壯族自治區林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十四五”林下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集約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

  目前,全區建成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1個,廣西林下經濟示範縣5個、林下經濟精品示範基地26個,涉及林下種植的自治區中藥材示範基地31個、“定制藥園”20個。

  全區林下經濟産值達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45家、知名品牌192個。發布鐵皮石斛、紅椎菌等林下種植技術規程等一批地方標準。興安縣“毛竹林下種植靈芝”技術獲得國家專利;“高峰靈芝”“浦北紅椎菌”“環江菜牛”等産品在世界林木業大會、國際農業博覽會等展銷活動中收穫廣泛關注和青睞。

  此外,依託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與互聯網技術發展,廣西林下經濟産品營銷渠道和模式日益多元,形成“互聯網+訂單+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不僅打通林下經濟特色産品進城“最後一公里”,還進一步提供廣西林下經濟品牌影響力。

廣西林下經濟産品展示

  2025年,廣西制定《“廣西林下經濟産業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計劃在“十五五”期間建設10個“廣西林下經濟産業綜合體”,依託林下經濟示範基地、鄉村旅游示範區、油茶種植基地等現有設施,以鄉鎮(分場)為建設單元,將縣域(林場)整體打造成為林下經濟産業綜合體。融水、資源、富川作為首批試點縣域已正式啟動綜合體建設。

  “下一步,廣西計劃通過‘做大一産、做強二産、做活三産’推動産業升級,健全林下經濟産品生産、加工、流通、溯源體系,形成産地優美、産品綠色、産業融合、産出高效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廣西林業局副局長李巧玉説。(陳燕 閉秀玉)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