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1月8日電(記者郭軼凡)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從漓江之濱到北部灣畔,從革命老區到千里邊境,八桂大地各族人民手挽手、肩並肩,共同繪製着一幅民族團結的壯美畫卷。
近年來,廣西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區各項工作主線,以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引領,着力建設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宜居康壽美麗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持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2024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廣西20個集體、21名個人、2個中直駐桂單位獲表彰,桂林市象山區作為全國模範集體代表作大會發言。
山歌新唱 鑄牢文化認同之基
在柳州市魚峰公園,每走兩步,就會看到居民們聚在樹蔭下或岩石邊唱山歌。這是傳説中的“歌仙”劉三姐居住和歌唱過的地方,現在是人們舉辦歌會及以歌會友的重要舞&。
魚峰公園的常客、柳州民歌的代表性繼承人雷應時説:“早先都是對愛情歌,現在歌詞也納入了國家新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知識普及等內容,我們各個民族的朋友聚在一起唱山歌,非常開心。”
廣西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深入發掘、展現廣西歌圩文化、銅鼓文化、邊關文化、海洋文化,挖掘整理瓦氏夫人抗倭、馮子材抗法援越、劉永福抗日保&等生動史實,打造“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等特色品牌活動,舉行紀念中共廣西組織成立100周年座談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廣西重點活動,承辦2024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盛典·駿馬獎之夜系列活動、2024年全國少數民族優秀聲樂作品展演等活動,全面增強中華文化認同。
年近半百的苗族婦女梁足英,是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烏英苗寨的村民。2020年起,烏英苗寨開辦“我教媽媽講普通話”培訓班。梁足英走進夜校課堂,圓了讀書夢。後來,梁足英當選了烏英苗寨婦聯主席,還曾獲評為廣西“最美基層婦聯幹部”。
數據顯示,目前廣西普通話普及率達85.6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96個百分點,位居西部地區首位。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實現中小學、中職國家統編三科教材使用全覆蓋。全區634萬脫貧人口中83%能夠使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區116個公共圖書館、124個文化館和11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向群眾免費開放。
AI領航 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喝一杯機器人做的咖啡,生成獨屬自己的AI主播,借助AI和外國友人無障礙溝通……在今年舉行的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人工智能成為一道亮麗新風景。
以“數智賦能發展,創新引領未來——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機遇助建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本屆東博會上,首次打造1萬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專館與新質生産力專館,華為、阿里雲、奇安信、科大訊飛等近200家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及初創團隊集中參展。
廣西&&《關於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大力推進中國—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建設,設立100億元規模的人工智能産業基金,持續深化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和産業生態,40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累計培育自治區級智能製造標杆企業37家、智能工廠338家、數字化車間277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對工業增長貢獻超32%,新産業新産品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50%。
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2024年,廣西與東盟進出口總額3978.19億元,同比增長17.2%,東盟已連續25年保持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在建項目投資超萬億元,建設跨境跨區域産業鏈項目146個。
此外,廣西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建成鐵海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024年鐵海聯運班列開行量突破1萬列,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突破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900萬標箱,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交融互嵌 共繪民族團結和美畫卷
嘗一嘗百家粥,聽聽山歌,跟老夥伴聊一聊……近日,來賓市興賓區河西街道河西社區民族文化廣場上聚集了不少各族群眾,天氣雖有些涼,也擋不住大家火熱的心情。居民蒙付英説:“社區這個活動很好很暖心,有熱騰騰的百家米粥吃,還有百家米和長壽面領,老人們都很開心。”
河西社區居住着壯、漢、瑤、苗、侗等14個民族群眾,河西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蒙明澤告訴記者,河西社區近百分之九十的居民都是少數民族,總人數超過17000人,不同民族習俗不同,每逢各個節慶,社區都會舉辦各類活動,促進各族居民彼此加深了解。
據悉,廣西深入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覆蓋率達到74%,城鄉社區100%建設有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紮實做好各族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入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比例達到95.3%。在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工作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萬多戶、70多萬名各族群眾。全區現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61個,模範集體310個、模範個人314人,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等領域先進典型不斷涌現。
此外,廣西深入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等,“岩”學“畫”意——花山岩畫邊疆民族人文研學營活動等10個項目入選“三項計劃”全國試點。推進與東中部地區各族群眾跨區域雙向流動,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