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要做這些事!-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1/07 09:34:48
來源: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今日立冬,要做這些事!

字體:

立冬儀式感

當片片秋葉落下

生氣開始閉蓄

萬物進入休養

圖片

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冬

悄然來臨

立冬有“迎冬”禮

在古代

民間會祭拜祖先和地神

感謝土地的饋贈

更借聚會飲宴和占卜吉兇的習俗

為即將到來的寒冬

注入踏實的期盼

圖片

人們在這一天卸下疲憊

犒勞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這,就是屬於立冬的儀式感!

“立冬補冬,補嘴空”

北方家家戶戶正忙着囤菜

大缸裏的白菜要腌出一整個冬天的酸爽

紹興人這時候開始“冬釀”黃酒

用清冽的冬水和低溫

發酵出醇厚的滋味

閩中人家熬起了草根湯

山蒼子、地稔根

燉進雞鴨裏

喝一口就暖到腳尖

這些何嘗不是在對冬天説

“來了啊,咱早就備好了!”

圖片

在北方,立冬的“C位”絕對是餃子

為啥吃餃子?

因為“餃”諧音“交子”

正好對應了秋冬交替的時節

更有意思的是

因為餃子形狀像耳朵

所以老輩人總念叨:

“吃了餃子,冬天耳朵不受凍”

圖片

剁餡時“咚咚”的聲響

蔥花的清香

鍋裏沸水煮出的氣泡

都是迎接冬天的煙火氣

圖片

北方人咬一口燙嘴的餃子

而南方人可能正捧着甘蔗啃——

“立冬食蔗齒不痛”

清甜的汁水順着喉嚨滑下去

連寒意都被熨帖了幾分

圖片

古人把立冬分為三候:

“一候水始冰”

河面剛結上薄冰

像大自然蓋上了一層玻璃罩

“二候地始凍”

泥土開始變硬

蚯蚓之類的小生物躲進了深土層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野雞少見了

海邊卻可以看到

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和顏色相似的大蛤

古人便説它們變成了“貝類

圖片

當草木閉藏時

我們也開始“養心”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冬日晝短夜長,萬物蟄伏

人也要順應自然,收斂心神

方能安度寒冬

不妨在午後曬曬太陽

讓光線透過衣襟溫暖脊背

我們在沉靜中積蓄力量

等到來年春日

再讓心氣隨繁花一同舒展

這“養心”

養的不是急功近利的強求

而是給生活留白的從容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立冬不像立春那樣帶着萌動的希望

也不像夏至那樣把熱烈喧囂挂滿枝頭

卻用“萬物收藏”的姿態提醒:

該歇歇了

該囤能量了

該把日子焐熱了

所以

今天記得吃口熱乎的

給生活添點溫暖

或許是來碗餃子

或許是開一爐炭火煮煮茶

又或許是燉一鍋咕嚕冒泡的羊肉湯

讓濃郁的香氣漫滿屋樑

冬天的浪漫,總包裹在這些小事裏

圖片

寶藏青年願你

有暖可棲,有食可慰,有煙火可盼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