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智慧農業加速模型“出海”
中、越、泰、柬多語種同期翻譯,“國際范”十足;機器人送上獲獎證書,科技感滿滿。11月5日,廣西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發展大會暨創新大賽頒獎活動在南寧舉行。
這場智慧農業盛會在解鎖“種田”新姿勢的同時,廣西智慧農業模型“出海”呼之欲出。
《智在菇房 慧在採摘》把東盟合作賽道冠軍證書攬在手。項目負責人介紹,智慧食用菌方艙解決了食用菌栽培痛點,全周期精準掌握生長數據,不但節約人力、提高效率,佔地面積小,更有機械手採摘,A菇率超95%。“當下技術輸出是主流,我們是大集成模型‘出海’。”這位負責人&&,馬來西亞已經預訂了十幾個方艙。
《國産化AI與鴻蒙技術下的“開鴻智棚”農業大棚系統》榮獲專業賽道第一名。相對而言,傳統物聯網只是數據採集,鴻蒙技術基於數據作出智能判斷。“這個系統打通了數據壁壘,讓生産變得非常智能。”項目經理羅楚&&。
智慧賦能農業,數字點亮鄉村。當日,農業農村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士及院士專家、企業代表、獲獎團隊等約400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智慧農業發展前沿趨勢。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圍繞加快發展農業低空技術作主旨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景權聚焦智慧園藝領域,帶來前沿理論分享;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中國農科院副研究員張浩文分別從新質生産力培育、跨境害蟲監測方面,為廣西智慧農業發展建言獻策,多位企業代表就人工智能驅動農業現代化分享實踐經驗與創新思考。
近年來,廣西通過頂層設計築基、全鏈條生態構建、示範場景引領及賽事聚能,推動智慧農業在生産、裝備、監管等環節落地見效。生産精準化,建成全國首個甘蔗智慧無人農場,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5%,農藥化肥減量超20%,創新“樓房養殖+AI”實現全程數字化管理;裝備智能化,依託農機管理平台和“滴滴農機”App,調度覆蓋北斗終端6000多&,監控作業超1000萬畝;監管精準化,建成覆蓋5.4萬個主體的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四級聯動的農村産權交易平台,激活鄉村資源;數據集成化,廣西農業農村大數據管理平台入選全國“互聯網+”農業百佳案例,賦能全産業鏈;合作國際化,廣西國控、揚翔集團、捷佳潤科技等一批企業與越南在智能養豬、數字甘蔗種植等領域達成合作。
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主辦的本次賽事吸引了239個作品參賽,分東盟合作賽道、專業賽道、學生賽道。
當天,一批項目成功簽約,涉及中國—東盟跨境AI農業決策系統、智能菇房、創新漁業示範基地智能化養殖等多個領域。(記者 莫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