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忻城縣積極整合粵桂協作和國藥集團中央定點單位幫扶資金,多次組織團隊赴浙江考察“千萬工程”,學習“強村公司”通過資源整合、市場化運營壯大集體經濟的經驗,為當地發展村集體經濟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村企聯建、飛地抱團、轉化優勢’的模式讓我們深受 啟發。”忻城縣紅渡鎮黨委書記藍冠介紹,在浙江學習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後,忻城縣紅渡鎮成立了村企聯營紅渡紅創興公司,聘請了經濟能人擔任總經理,構建“村集體經濟+公司+示範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企業盈利、集體增收、村民致富三方共贏。
2023年6月,紅渡鎮12個村(社區)共同出資76萬元,聯合成立紅渡紅創興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這也是忻城縣“聯營村企”模式的首個試點。

忻城縣紅渡鎮現代化桑園使用水肥一體化系統進行灌溉施肥。藍春青 攝
經過兩年的發展,紅渡紅創興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已實現營業額300多萬元,純利潤大概有100多萬元。目前已給村集體分紅50萬元,計劃12月份又拿出50萬元再次分紅。另外,公司還帶動20名村民實現穩定就業。
“聯營村企”的核心在於利益共享。紅渡鎮六蝶村黨總支部書記李寶珍算了一筆賬:“村裏用集體資金5萬元入股紅創興公司,除了鼓勵村民到公司務工拿工資,還通過集體採購桑葉發展自主養蠶項目,預計今年加上分紅款村集體經濟突破30萬元。”

忻城縣紅渡鎮渡江村標準化養蠶基地喜迎蠶繭豐收。藍春青 攝
如今,忻城的“聯營村企”模式正在全縣推廣。據了解,目前全縣已培育了24家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11個標準化小蠶共育基地、60多名鄉土技術人才。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縣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1838.25萬元,全縣鮮繭産量4.59萬噸,實現産值28.35億元,惠及蠶農7萬餘戶,實現蠶農人均收入增長60%。
忻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鄭小平説,下一步忻城縣將繼續發揮好粵桂協作幫扶和央企育才促振興培訓機制優勢,組織更多幹部到浙江等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強村公司經驗,助力忻城鄉村振興事業又快又好發展,讓更多村集體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造血”升級,讓更多鄉親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收穫幸福。(藍春青 蘇蘭夢 姚海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