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以來廣西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 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95.1%以上
昨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介紹“十四五”時期持續築牢祖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西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廣西全面推行河(湖)長、灣長、林長、田長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美麗廣西建設成色更足、底色更綠,更加美輪美奐、多姿多彩。
“生態優勢金不換”金字招牌更加閃亮。廣西堅持示範帶動,成功創建1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6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成功命名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範鎮49個、示範村399個。桂林漓江、南寧那考河、桂林靈渠被評為全國美麗河湖,北海銀灘、潿洲島被評為全國美麗海灣,桂林市入選聯合國“自然城市”。
污染防治攻堅更加有力。廣西堅持系統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2021年以來,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95.1%以上,2024年達97.1%;PM2.5濃度降至26.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2024年達25.4微克每立方米;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保持98.2%以上,柳州市實現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全國“五連冠”、力爭“六連冠”,今年前三季度七市進入全國前十、十市入圍全國前三十;土壤環境總體穩定。
綠色低碳賦能高質量發展成效更加顯現。廣西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一批期盼多年的重大項目落地。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幹工程平陸運河順利開工,計劃於明年年底通航,將建設成為“河暢、水清、魚翔、岸綠、景美、低碳”的生態運河、綠色運河。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合湛鐵路、黃百鐵路全線建設。8&在運或已核準機組驅動核電高質量發展,産值千億級臨港臨海産業聚集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含綠量持續提升。
南方重要生態屏障更加牢固。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管,創建西南岩溶國家公園和南寧國家植物園。創新發布漓江指數,有序推進漓江“山水工程”。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廣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排名全國第三,“十四五”以來累計發現動植物新物種249種,白頭葉猴由300多只增加到1400多只,東黑冠長臂猿由3群19隻發展到5群40多只,潿洲島海域布氏鯨累計識別個體超過70頭次,北部灣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接近500頭,黑臉琵鷺、白臉琵鷺連續3年到廣西北部灣“打卡”,八桂大地萬物競生、生機盎然。(記者黎兆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