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區“十四五”持續築牢祖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 美麗廣西建設成色更足底色更綠
10月30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西新聞發布廳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介紹“十四五”時期持續築牢祖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西相關情況。“十四五”以來,廣西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湖)長、灣長、林長、田長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美麗廣西建設成色更足、底色更綠。
“生態優勢金不換”金字招牌更加閃亮。廣西堅持示範帶動,成功創建1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6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成功命名百鎮千村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範鎮49個、示範村399個。桂林漓江、南寧那考河、桂林靈渠獲評全國美麗河湖,北海銀灘、潿洲島獲評全國美麗海灣,桂林市入選聯合國“自然城市”;成功舉辦2024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作典型發言,在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推介漓江保護實踐經驗。
污染防治攻堅更加有力。廣西堅持系統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2021年以來,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95.1%以上,PM_2.5濃度降至26.5微克/立方米以下;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保持98.2%以上,柳州市實現全國水質五連冠、力爭六連冠,今年前三季度7市進入全國前十、10市入圍全國前三十;土壤環境總體穩定;狠抓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和畜禽養殖污染“兩個排查整治”,建立五級書記抓排查整治機制,統籌建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狠抓問題整改,建立14名自治區領導分片督導機制,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的39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9個,其餘10個正在有序推進整改。
綠色低碳賦能高質量發展成效更加顯現。廣西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十四五”以來&&高水平保護服務高質量發展文件6份,共113條舉措,審批項目環評1.7萬多個,總投資超4.2萬億元,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幹工程平陸運河等一批期盼多年的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打造一批低碳示範試點,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05家、綠色園區11家、零碳園區1家;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在全國首創生態環境與大健康暨宜居康壽品牌,綠色環保招商累計簽約項目總金額約750億元,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總投資超千億元。
南方重要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生態保護正負面清單各30條,生態安全、環境健康、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2021年以來辦理行政處罰案件5319起,罰款金額4.37億元;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管,積極創建西南岩溶國家公園和南寧國家植物園。創新發布漓江指數,有序推進漓江“山水工程”;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廣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位居全國第3名,“十四五”以來累計發現動植物新物種249種,白頭葉猴由300多只增至1400多只,東黑冠長臂猿由3群19隻發展到5群40多只,潿洲島海域布氏鯨累計識別個體超過70頭,北部灣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接近500頭,黑臉琵鷺、白臉琵鷺連續3年到廣西北部灣打卡,八桂大地萬物競生、豐富多彩。
區域生態環境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廣西堅持開放發展、向海圖強,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環境保護合作,持續參加香港、澳門國際環保展,先後與周邊省份簽訂九洲江流域生態補償協議、湘粵桂黔滇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合作協議等,開展跨省界應急監測演練;深化中國—東盟生態環境交流合作,首次與越南簽訂環境保護合作諒解備忘錄,成功舉辦多屆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推動區域交流合作不斷邁出新步伐。(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余鋒 通訊員計韋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