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技之長,點亮就業萬家燈火
“手勢要穩,心要細,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10月13日,在南寧市綠城南方職業培訓學校的實訓室裏,“南方月嫂”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莫永蕓正手把手指導學員如何輕柔地抱起模擬嬰兒,周圍是此起彼伏的練習聲和偶爾的笑語。這是“南方月嫂”勞務品牌培訓的日常一景,也是廣西勞務品牌工作室賦能勞動者的縮影。
從美業實訓&到新能源汽車車間,從油茶飄香的教室到老友粉灶&前,連日來記者穿梭於桂林、柳州、南寧等地各大勞務品牌工作室,記錄下技能如何改變命運、勞務品牌如何點亮就業的溫暖故事。
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廣西勞務品牌累計帶動就業創業超100萬人次,經自治區“八桂家政”勞務品牌技能培訓領航單位培訓後就業的勞動者,年均增收1.8萬元/人,增幅超過30%。隨着廣西大力推進“技能照亮前程”等行動計劃,勞務品牌正成為區域高質量就業的新引擎,也讓人們更清晰地看到勞務品牌如何助力從業者從“一技之長”轉化為“萬家燈火”,為八桂大地注入就業活力。
勞務品牌工作室裏的技能之光
10月9日,廣西商業技師學院世界技能大賽美發項目廣西集訓基地內的一堂實訓課上,學員們對着鏡子練習化粧技巧,“桂林美藝師”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盧芳穿梭其間,不時俯身糾正動作。
“以前學美容缺乏專業指導,只能在實踐中摸索。現在,品牌工作室提供系統培訓,讓美業的就業率超過了90%。”盧芳告訴記者,大多數學徒結業後月收入能達到五六千,有的實習半年後月收入甚至超過8500元。
同一天,在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綜合樓內,“桂林瑤族油茶師傅”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蔣永坤示範着恭城油茶的傳統捶打工藝。茶香瀰漫中,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2016級烹調專業朱佳輝感慨:“學成後我想回村創業,讓油茶這張名片真正在瑤山點亮起來。”
這些場景,無不是廣西勞務品牌工作室賦能個體的真實寫照。
在柳州的勞務品牌工作室裏,技能與産業融合更為凸顯。10月10日,記者在上汽通用五菱柳東寶駿基地見到了“廣西新能源汽車工匠”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李平武。“工匠品牌要求毫釐不差,學員通過考核可直接上崗。”他告訴記者。
在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全國最具特色勞務品牌“八桂米粉師傅”(柳州螺螄粉)形象代言人李文森帶領學員熬製螺螄粉底湯。“這一碗粉能持續爆火的背後,必然是技能的標準化。”鍋氣蒸騰間,他告訴記者,去年“螺螄粉師傅”勞務品牌工作室培訓超千人,八成實現本地就業。
從美業到製造業,勞務品牌從業人員將“手藝”轉化為“職業”,從而實現了高質量就業。那麼,為何勞務品牌能精準觸達勞動者?
記者在南寧的實地採訪中找到了答案。10月11日,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五合校區裏,“福綿裁縫”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吳丁丁指導學員裁剪壯錦元素服裝;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護理員培訓中心內,“愛護寧”醫療護理員形象代言人陸麗芬模擬護理場景,強調着要“愛心與技能並重”……這些工作室無不緊貼區域産業需求,正如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所言,“品牌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基於本地特色的就業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近年來,廣西打造的勞務品牌覆蓋家政、製造、非遺等領域,僅2025年就通過“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動計劃培訓18萬人次,努力讓勞動者實現從“賣力氣”到“憑手藝”的轉變。
從一個人到一座城的就業創業浪潮
勞務品牌的價值,不止於個體就業,更在於拉動區域産業鏈。
在柳州,螺螄粉品牌帶動了從竹筍種植到電商營銷的全鏈條就業。對此,李文森向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一個熟練師傅月薪可達6000元,還能輻射包裝、物流等崗位……”而類似效應見於“八桂米粉師傅”(桂林米粉)勞務品牌代言人龍付孫創辦的桂林米粉品牌,通過將街頭小攤升級為標準化門店,拉動了不少鄉村旅游消費。
“六堡茶師”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覃薈茗在打造品牌、培訓學員中,融合了茶藝與文旅。“培訓後,我在金融機構做接待工作,月收入穩定在6000元左右。”來自雲南的學員沙洲告訴記者。她認為,品牌化使技能溢出行業邊界,形成了就業乘數效應。
如何讓品牌效應的惠及面更廣?廣西以政策網絡托舉全域就業。比如,實施“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動計劃等項目,重點向農村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傾斜資源,創新“需求+培訓+評價+服務”模式,各個城市、鄉鎮相互呼應,共同繪就出“一縣一品”的就業地圖。
品牌的生命力更在於可持續。在南寧市薈茗心職業培訓學校,覃薈茗的茶藝課不僅教技能,還融入創業指導。覃薈茗告訴記者,“培訓結業後,學員們可加盟品牌連鎖,降低創業風險。”在來賓,“忻城壯錦織娘”品牌讓非遺技藝成為居家就業選擇……這種“培訓+就業+創業”閉環,給了勞動者底氣,在家門口也能端穩飯碗。
“廣西是勞動力資源大省,也是勞務輸出大省,目前全區勞動力資源總數超3600萬人。”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2025年廣西已發放擴崗補助超千萬元,募集2萬個見習崗位,積極推動勞務品牌與産業升級同頻共振。
如何讓一份技能守護一生安穩
勞務品牌的終極目標,是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在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南寧老友粉師傅”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劉勇告訴記者,不少學徒都説,過去在外打零工朝不保夕,如今學到老友粉烹飪、營銷等技能,“生活更有盼頭了。”
在他看來,這源於技能帶來的身份認同,能讓勞動者從謀生者變為職業人,重塑就業價值觀。“新能源汽車工匠品牌的打造,除了提升收入,更讓工人獲得了社會尊重。”對此,李平武也&&,這種溫度是政策數據無法量化的內核。
近年來,廣西人社部門打破勞務品牌“先縣域集聚、後培育扶持”的傳統模式,聚焦家政、建築、特色米粉等行業,每年安排2.7億元統籌推進農村務工人員工作和勞務品牌建設。針對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輸出組織化程度不高、品牌規模較小、影響力待提升等問題,以“八桂家政”“八桂建工”“八桂米粉師傅”等為突破口,開展示範創建、技能提升、就業創業支持、宣傳推廣、權益保障5大行動,打造富有濃郁廣西特色的“八桂系列”勞務品牌,拓寬就業渠道,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2021年來,廣西勞務品牌名錄達到133個,累計認定自治區“八桂系列”勞務品牌建設領航項目131個,開展勞務品牌相關培訓70.81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超100萬人次,成為廣西勞務品牌“金名片”,促進了高質量充分就業。
“規範化、標準化、組織化的勞務輸出,對就業創業、穩定農村務工人員規模和增加勞動者收入至關重要。未來,廣西勞務品牌要應對技術變革與市場波動。”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副處長李岳峰&&,當前廣西系列舉措已顯韌性,如將人工智能培訓納入“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動計劃,勞務品牌向新職業拓展等。這些創新確保品牌與時俱進,“讓技能成為勞動者一生的鎧甲”。
“路在腳下,更在手中。”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校長朗宏芳的感慨,代表了不少勞動者的心聲。廣西的勞務品牌如星火燎原,點亮越來越多八桂兒女的就業夢。(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姜界峰 通訊員 周 堅 謝桑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