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縣中何以振興?桂粵共探破局新路徑
近日,粵桂聯合教研暨縣域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主題研討活動在桂林成功舉辦。這場跨區域的教研活動,恰逢縣域普通高中振興工作進入全面推進的關鍵時期。
經過多年實踐,廣西通過部署高校託管、國家鄉村振興“組團式”、邊境地區“結對式”等方式,實現全區153所縣中幫扶全覆蓋,全區各縣中在管理水平、師資建設、教學質量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今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在課堂教學提質行動中明確要求“強化教研指導”,同時在對口幫扶行動中強調了“擴大省內省際幫扶”;緊接着10月14日,全國縣域普通高中振興現場推進會在甘肅蘭州召開,對落實行動計劃作出具體部署。在這一系列背景下,來自廣東、廣西兩省(區)的近300名教育工作者齊聚桂林,共商縣中振興大計。
精準把脈 破解縣中發展難題
“縣中振興不僅關係到教育公平,更影響着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大局。”活動現場,與會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縣中振興的深遠意義。
自2017年起,廣西通過深入調研,精準識別了制約縣中發展的關鍵問題——外部支持不足和內部發展能力欠缺。
基於這一診斷,面對縣中發展普遍存在的管理方式落後、教研力量薄弱、教學轉型滯後等難題,項目團隊提出了從多個維度系統推進縣中幫扶的解決方案和獨具特色的幫扶模式。
該模式通過聯動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雙高”(一流高校、優質高中)三方協同發力,對縣中發展的關鍵環節實施系列幫扶工程,涵蓋管理能力提升、教研能力強化、教學能力轉型、資源平台共建、教師成長助力等多個方面。多項數據顯示,參與幫扶的縣中辦學質量評價不低於城市高中,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轉變。
注重外部支持力量的整合,着力提升縣域高中“管理—教研—教學”綜合育人能力,這一模式為153所薄弱縣中注入新活力,彰顯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新作為。該成果得到業界的廣泛肯定,入選全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並通過專題講座、全國會議、權威期刊等方式推廣經驗,為西部省區縣中治理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
粵桂協作 跨區域教研注入新動能
在桂林市臨桂中學的高中物理分會場,一場以“AI賦能構建五環探究式教學新質課堂”為主題的教研活動正熱烈進行。粵桂兩地教師通過同課異構、專題研討,探索人工智能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
“這種跨區域聯合教研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視野。”臨桂中學物理教師深有感觸地説。此次粵桂聯合教研活動涵蓋了數學、英語、物理、生物學、美術五個學科分會場,通過同課異構、專題講座、沙龍研討等形式,推動先進教學理念直達課堂一線。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員&&:“粵桂協作不僅搭建了東西部教育經驗交流的橋梁,更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共贏。”
“同飲珠江水,兩廣一家親。”2018年以來,隨着《粵桂扶貧協作和區域合作工作清單(省級層面)》《粵桂教育協作框架協議(2018—2020年)》等文件的相繼&&,兩省(區)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協作機制。
在教研協作方面,廣東、廣西兩省(區)教研院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流互鑒。據統計,近年來已有4000余名粵桂教師參加線下培訓,線上參訓教師達93.8萬人次,形成了寬領域、深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協作區域格局。
區域實踐 桂林循證教研賦能縣中發展
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地,桂林市在發揮教育科研引領示範作用上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通過構建“循證教研”模式,為縣域高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精準定位辦學特色和管理精細化是桂林市縣中發展的突出亮點。通過實施“一校一策”精準幫扶機制,桂林市引導和鼓勵縣中依據縣情、校情走特色發展之路。目前,全市超半數縣中獲得自治區示範性或特色普通高中稱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在教研網絡建設方面,桂林市強化“市—縣—校”三級教研縱橫雙向聯動機制。縱向調集城區優質高中開展對龍勝、資源等縣中的結對幫扶;橫向組織常態化“十二縣(市、區)教研聯盟”,定期開展“校長論壇”“新教材同課異構”等活動,形成覆蓋全域的大教研網絡。
桂林市普通高中教學育人方式改革成效顯著。自2021年實施新課程新教材及高考綜合改革以來,桂林市各縣中在教師教學理念更新、課堂教學方式轉型等方面取得突破,生本課堂、思維課堂等新樣態各展風采。
全州高級中學通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科學決策機制,強化年級組、學科組團隊建設和校本教研,實現了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恭城中學等多所縣中高考特控上線率超過城區同層次高中;陽朔中學探索AI技術賦能英語教學,構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新模式;恭城民族高級中學挖掘鄉土美術資源,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術課程,呈現出“五育並舉”新面貌。
隨着粵桂協作等創新機制的深入推進,從薄弱突圍到特色發展,從單打獨鬥到協同共進,為廣西縣中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廣西教育研究院負責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與廣東等教育先進地區的合作,持續優化教研機制,賦能教師成長,助力縣域高中全面提升辦學水平與育人質量。(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李香瑩 通訊員 韋 珺 顏國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