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暉初灑,柳江的産業發展圖景在秋日晨光中展現出多元交融的生動景象。10月22日上午,向世界“鏈”接柳江——2025年境外媒體探訪“一帶一路”産業出海采風活動采風團繼續深入柳江,走進田間地頭、對話産業一線、探訪非遺工坊,沉浸式體驗柳江在特色農業、農旅融合與非遺傳承等方面的生動實踐,用鏡頭定格鄉村振興的蓬勃脈動,以多元視角講述這片土地上的産業新故事與文化新魅力。
外媒采風團先後走進柳江區“蔥滿幸福”香蔥産業(核心)示範區、柳江區百朋荷苑景區與廣西海洋鳥籠産業基地,通過實地探訪、聆聽講解、現場拍攝,全方位感受柳江在現代農業發展、生態文化旅游與非遺手工藝傳承等方面的發展活力。
晨光中,外媒采風團首站抵達柳江區三都鎮“蔥滿幸福”香蔥産業(核心)示範區。連片翠綠的蔥田在秋風中泛起層層綠浪,農戶們正熟練地進行采收、分揀、打包作業。目前,三都鎮香蔥種植面積5.5萬畝(含復種),今年總産量預計達12萬噸,全産業鏈産值有望突破7億元。依託標準化種植模式和穩定品質優勢,三都香蔥不僅在國內市場廣受歡迎,還通過成熟的外貿渠道遠銷海外,成為當地鄉村振興支柱産業。
“各位媒體朋友,現在我們正行駛在百朋荷苑景區觀光道路上,大家看到這片萬畝荷塘正是我們推動農旅融合、實現‘景村共融’的生動縮影。”車行景移,窗外掠過荷塘水韻、亭&廊橋,與講解相得益彰。外媒采風團在車上聆聽講解,從荷花文化到文旅融合規劃,從生態保護到鄉村振興實踐,一段段介紹在秋日風光中勾勒出一幅“景村共融、人居和諧”的美麗圖景。
匠心編織振興夢,非遺傳承正當時。外媒采風團走進位於柳江區百朋鎮的廣西海洋鳥籠産業基地,感受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産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活力。作為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百朋鳥籠製作技藝歷經數代傳承,以其精湛竹編工藝和獨特藝術造型聞名。外媒采風團細緻觀摩鳥籠從選材、破竹到編織、成型全過程,對匠人的巧手與匠心讚嘆不已。
“此次采風活動向世界展示了百朋鳥籠的獨特魅力。通過各位媒體朋友的鏡頭和報道,這項承載着柳江文化的非遺技藝正受到越來越多海內外朋友的關注。下一步,我們將着力推進産品創新與市場拓展雙輪驅動,讓百朋鳥籠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成為柳江文化的亮麗名片。”廣西海洋鳥籠産業基地負責人梁海洋説道。
從“一棵蔥”現代農業到“一朵荷”生態文旅,再到“一隻籠”非遺産業,此次采風活動全景式展現柳江多元産業發展圖景。外媒記者不僅見證柳江在智能家電、汽車零部件等工業領域的創新實力,也切身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産業與生態在柳江的完美融合。以此次采風為契機,柳江區將繼續深化産業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路徑,推動更多“柳江特色”走向世界,為構建産城融合、協調發展的區域新格局持續注入新動能。(姚瑋懌 覃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