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曾經坑洼泥濘的小路如今已鋪上平整的瀝青,一盞盞路燈照亮了回家的路……南寧市江南區那洪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就像一座“連心橋”,一頭連着黨委政府,一頭牽着千家萬戶,以“民聲”為筆、以“實幹”為墨,用一樁樁落地有聲的民生實事,將百姓的“問題清單”一筆一劃改寫為“幸福畫卷”。
解“飲水憂”,護好百姓“大水缸”
擰開水龍頭,清冽的自來水嘩嘩流出——這尋常的一幕,對南寧市江南區古思村的村民而言,曾是一種期盼。
“以前打開家裏的水龍頭,水都是渾濁的,根本不敢用。”古思村村民回憶道。
面對古思村群眾反映強烈的飲用水水質問題,那洪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人大代表實地勘察、走訪調研,並約請專業機構上門進行抽樣檢測,形成代表建議並全程跟蹤督辦。
在人大代表的持續推動下,相關部門落實了39.88萬元的項目資金,用於實施古思村人飲凈水工程,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人大代表全程跟蹤監督,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工程質量。
2024年底,凈水設備全面投入使用,並實現通水入戶。經檢測,出水水質穩定,達到《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解決了困擾古思村全村1200余名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
破“出行難”,鋪好百姓“順心路”
友誼新村作為開放式小區,配套道路因常年失修,加上往來車輛較多,近幾年出現坑洼、破損、積水等現象,給周邊企業員工和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為切實解決友誼新村周邊企業員工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出行難”問題,那洪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積極&&有關部門,推動落實項目資金220萬元,對長達1600米的背街小巷開展“煥新”行動。不僅對坑洼路面進行修補硬化,更將車行道全面升級為平整的瀝青路面,人行道則採用美觀耐用的壓花地坪,實現了從“泥濘路”到“順心路”的轉變。
如今,一條條“安心路”“順心路”,真正通到了百姓的家門口,成為人大代表履職為民提交的一筆紮實的“民生答卷”。
亮“平安燈”,照亮百姓“回家路”
因路燈老化,友誼路東一路道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無法正常使用,給途經這段道路的企業員工和居民帶來了夜間出行安全隱患。
接到企業員工的反映後,人大代表經過現場調研,提出《關於對南寧市江南區友誼路東一里路燈修復的建議》。這項建議得到城區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並迅速落實了維修資金,對該路段12盞路燈進行了統一更換,並升級為節能環保的太陽能路燈。
工程完工後,該路段夜間照明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有效保障了周邊企業員工與居民的夜間出行安全。一盞盞亮起的路燈,不僅點亮了回家的道路,更提升了群眾心中的安全感。
從“飲水憂”到“放心水”,從“出行難”到“順心路”,從“摸黑行”到“平安燈”,南寧市江南區那洪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始終把百姓身邊的“小事”當作心頭“大事”,用一次次走訪、一條條建議、一項項監督、一件件落地有聲的民生實事,踐行着“履職為民”的初心,讓百姓感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感”。(孫銘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