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能柳州公司:紅色引擎激活綠色動能 書寫能源發展新答卷-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10/24 09:13:40
來源:新華網

國能柳州公司:紅色引擎激活綠色動能 書寫能源發展新答卷

字體:

  碧空如洗,青山環抱。在固廢處置現場,裝載機將甘蔗葉送進流水線,經破碎制粉化作“綠色燃料”。光伏宣傳長廊下,“綠色發展講解員”正為來訪人員介紹黨員攻堅組推動的“機組靈活性改造”成果。

  近年來,國能廣投柳州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能柳州公司”)立足廣西,創新發展,在煤電升級改造、綜合能源服務、生態保護協同發展上持續發力,既成為柳州市能源供應的“壓艙石”,更勇當區域行業綠色轉型的“先鋒軍”。

無人機拍攝的國能柳州公司

  黨建引領 錨定發展“新格局”

  國能柳州公司以“紅色風帆 綠舟遠航”黨建總品牌為引領,深化“1+N”黨建品牌矩陣,打通黨建融入中心工作的“最後一公里”,將黨建工作與生産經營、綠色轉型深度融合,為柳州能源保供與産業升級築牢“紅色根基”。

  國能柳州公司現有66名黨員分佈在8個黨支部,通過開展黨員承諾踐諾、成立黨員先鋒隊、黨員示範崗、黨員示範工作區、黨員“一帶一”結對等,帶領黨員聚焦主責主業,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動攻堅克難行動走深走實,擦亮黨建品牌。

  多維渠道傳播聚力,將黨建品牌傳深傳遠。線上依託公司內網開設“黨建品牌建設專欄”,定期推送集團、廣西公司及柳州公司的黨建品牌理念解讀、黨建品牌成效;線下活化光伏宣傳長廊、廠區圍墻、黨員活動中心、柳州市委黨校教學點等陣地,通過圖文展板、黨建品牌案例等形式,讓品牌理念可視化、場景化。結合黨建品牌展示,精心策劃2期特色教學活動。組織員工擔任“綠色發展講解員”,實地介紹公司黨的建設以及“綠色發展”成效,不斷提升黨建品牌感召力和凝聚力。

“綠色發展”主題現場教學點

  各黨支部精準發力,將黨建實效落到實處。生技黨支部黨員骨幹積極強化政企溝通,紮實開展實地踏勘與測繪工作,成功獲得柳東新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牽頭開發權,還推動#2機組靈活性改造,將最低供熱保障負荷從50%降至30%;維護黨支部聚焦漿液循環泵永磁改造難題,成立“黨員攻堅組”推行“黨員示範作業”,單&設備節電率突破30%;運行黨支部黨員骨幹帶頭扎根現場,通過調整燃燒配比使鍋爐效率提升0.24%,優化輔機運行方式降低廠用電率0.4個百分點。

  在黨建引領下,公司創新活力與經營成效持續提升:累計取得31項專利,#1機組創下573天全國安全運行最高紀錄,雙機獲評“金牌機組”“可靠性標杆機組”,“紅色動力”切實轉化為發展實效。

  國能柳州公司副總經理高勇介紹,未來,公司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深化“領銜破題·聚力突破”行動,推進實施長距離供熱、直供熱、熱電解耦等系列技術改造項目,在綠電直連、智慧電廠建設上再發力,致力打造區域綜合能源供應基地和構建區域新型電力系統,打造“國能電”“國能熱”品牌,讓“紅色風帆”引領“綠舟”行得更穩、更遠。

  創新破局 激活發展“新引擎”

  國能柳州公司堅持創新驅動,聚焦現場痛點、行業難點持續發力,用一項項實打實的技術突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引擎”。

  “以前進口翻車機控制系統出現問題,找國外技術人員至少要等3個小時,現在我們研發的國産化系統,十幾分鐘就能定位故障。”在廖榮澤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領銜人廖榮澤介紹起翻車機國産化項目的突破。

  這支由9名熱控專業高技能骨幹組成的創新團隊,自成立以來就聚焦現場生産的“卡脖子”難題。針對兩台機組給水泵汽輪機的可靠性隱患,工作室成立攻關小組,深入現場分析問題,優化設計冗余控制系統,最終實現故障自動判斷、無擾切換和在線處理,極大提升了輔機可靠性。

廖榮澤勞模創新工作室

  隨着新能源並網規模擴大,火電深度調峰成為行業剛需,工作室又牽頭研發“深度調峰智能控制系統”,為機組低負荷運行提供技術支撐。8月26日,國能柳州公司2號機組經歷數月緊張技術改造後,成功實現熱段再熱蒸汽對外抽汽,機組30%負荷下穩定對外供熱,成為廣西區域內首個300MW等級超臨界機組達成該技術指標的火電機組,刷新了區內供熱機組深度調峰新紀錄。

  “過去機組最低負荷在50%左右,低於這個值就會出現低壓缸供汽不足、供熱壓力不穩。”廖榮澤説,現在負荷降至30%,仍能保障供熱,可以滿足鹿寨工業園區44家熱用戶的用汽需求。

  此次機組供熱靈活性取得突破,是柳州公司落實集團公司“三個轉型”“四化”管理理念的生動實踐。改造後,機組安全性與運行靈活性顯著增強,供熱調峰能力達10.5萬千瓦,完全滿足新一代煤電機組深度調峰標準,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國能柳州公司生産車間

  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在創新實踐中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傳幫帶”傳承技藝技能、培養技術人才,累計完成10余項創新項目,獲得《一種具有備用氣源的粉塵儀連續吹掃裝置》等6項實用新型專利,成果已在廣西多家火電廠推廣應用。

  下一步,柳州公司計劃引入智能機器狗巡檢,在輸煤皮帶廠等危險環境輔助人工巡檢,通過AI技術實現設備狀態精準監測,及時排查安全隱患,讓“智慧運維”覆蓋更多生産場景,持續為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

  綠色賦能 繪就發展“新畫卷”

  在國能柳州公司固廢資源化處置現場,裝載機正將成堆的甘蔗葉送上傳送帶。這些甘蔗葉經破碎、制粉後,與煤泥摻配燃燒,高效轉化為清潔電能。

  廣西盛産甘蔗,每年産生大量甘蔗葉,柳州周邊木材加工企業也有豐富桉樹枝等廢棄物,處置難題突出。國能柳州公司成立調研小組,多次赴外地考察,走訪農業中心,最終確定以甘蔗葉、桉樹皮為機組“輔食”進行摻燒。2023年12月,生物質摻燒項目正式投運,今年2月達到設計處置能力。

國能柳州公司生物質綜合利用處置站

  “現在每小時單機摻燒5噸,兩台機摻燒10噸,每週能摻燒上千噸。”國能柳州公司生産技術部負責人肖述林介紹,通過提升生物質料比例、改造原煤倉分倉、擴大輸粉管道直徑等措施,生物質耦合摻燒發電效率提高。如今,項目每年可處置8萬噸廢棄甘蔗葉,替代3萬噸標煤,節約燃料成本1700余萬元,減少碳排放約9萬噸。下一步,國能柳州公司還將推進樹脂、桉樹枝摻燒實驗,持續拓寬綠色原料渠道。

  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國能柳州公司的探索不止於此:建廠初期因項目場地需求,獅子山部分山體被開採後裸露無植被,公司投入700余萬元實施“山體覆綠還原”工程,通過鋼筋鐵網固岩“植骨”、噴灌泥漿改良“植皮”,播撒草籽並配自動噴淋管護,如今山體重煥綠意。

無人機拍攝的國能柳州公司及獅子山

  除了生態修復,國能柳州公司還推行脫硫系統白泥項目,用造紙白泥替代石灰石粉作脫硫劑,摻用比例最高達100%,年節約石灰石粉費用約150萬元,既解決鹿寨周邊糖廠、造紙廠白泥堆存污染難題,又降低自身脫硫運營成本,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2024年底,國能柳州公司獲得2024年度自治區“清潔生産企業”榮譽稱號。

  綠色布局再升級,2025年4月25日,國能柳州公司與柳州市柳東新區管委會簽訂“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協議,規劃總容量500兆瓦、將搭建“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調控平台,構建以新質生産力為核心的多向協同新型電力系統示範。項目投産後,將以新增負荷消納綠色電力,預計年發可再生能源電10.5億度,節約標煤約31.5萬噸。

  未來,隨着長距離供熱、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項目推進,以及區域綜合能源供應基地的打造,國能柳州公司將持續以“紅色動力”驅動創新突破、以綠色發展激活轉型活力,為柳州工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國能力量”。(李宇安)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